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
贵州省文笔街境内的遗址
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位于贵阳市文笔街11号,建于18世纪。1935年1月,红军长征在遵义期间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工作委员会。高家后人高言志(共产党员)为掩护中共地下党及进步人士开展革命活动,提供了高家花园作为地下党及革命人士秘密居住、工作和会议之地,成为省工委秘密集会和部署工作的秘密机关。
历史沿革
清代高家花园
文笔街一带,旧时俗称大坝子。高家,是清代以来贵阳几个大家族之一,高家花园是高家主宅。旧时贵阳有“华家的银子”、“唐家的顶子”、“高家的谷子”之说。高家是贵阳一个大封建地主家庭,在乌当北衙、定番(今惠水县)等地拥有大片田地。清朝乾隆年间高家从乌当北衙迁来大坝子,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高廷瑶考中乡试第一名,后任过广州知府,道光、咸丰年间,他的后人又作过三任知府,从高廷瑶起历经几代建成高家花园,贵阳人称为解元府(乡试后中举第一名称解元)。高家花园庭园共五套,四进四院,有天井十余个,套套紧连,院院相通,大小房屋近百间,还建有观音堂、谷仓以及池塘、水榭、楼台,种植多种花木。高家花园,又名为怡园。园中主要建筑有楼外楼和怡怡楼。楼外楼也称船屋,是紧傍池塘的两层楼房,四面走廊,围以木栏,立于楼上,园中景色尽收眼底。怡怡楼为藏书楼,上下两层,旧时藏有古今书籍五万余册。
民国时期省工委
民国23年(1934年)7月,中共毕节支部转移到贵阳、安顺等地发展党组织。
民国23年(1934年)9月,为了便于开展党的工作,成立贵州省革命工作委员会,由林青邓止戈秦天真、缪正元、高言志等9人组成,亦称“九人工委”。其中高言志是高氏家庭中言字辈的长子,颇受当家族叔高可亭的器重。经高言志建议,党组织同意以高家花园作为贵州省工委活动基地。一个封建地主家族的高公馆,会被选为地下组织活动和隐蔽场所的原因,这除了党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同志们高度的警惕性与勇敢机智外,高公馆的特殊而复杂的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高家是各房分支聚居又相对分散生活的大家庭,大集中里有小独立,以“欢喜坚固,和气所居”为家训,所以彼此相安无事。高家又是贵阳名门望族,门庭森严,外人不敢贸然进入。院屋各成体系又相连互通,里面空间余地较大。更重要的是:高氏家族人员中,除高言志外还有高旭、高昌华等有识之士,先后参加了革命活动,当家人高可亭对他们的活动也采取默许和支持的态度。
民国24年(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央红军长征占领遵义后,林青赶赴遵义,向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罗迈李维汉)汇报了贵州地下党的组织和工作情况,罗迈代表中共中央承认贵州地下党组织,并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贵州省工委或省工委),由林青任书记,邓止戈秦天真为委员(后增加刘茂隆),林青兼任遵义县委书记。省工委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批准建立的唯一的省一级地下党的领导机构,使贵州革命斗争进入到一个崭新发展时期。省工委积极发展党的组织,为配合中央红军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作出了重要贡献。高家花园这一时期成为省工委秘密集会和部署工作的场所。高家花园的怡怡楼和楼外楼,作为革命历史见证,留下了众多革命者的脚印。怡怡楼本是重锁尘封的藏书楼,却成为省工委的文件、书刊秘密存放处和省工委领导秘密居住处。古朴典雅的楼外楼,中共女中支部的华丹鹑(华纯)、陈胤孙、陶祖潜在此宣誓入党,这里接待了来筑联系工作的同志,还多次召开重要会议。
民国24年(1935年)7月19日,省工委在贵阳遭受国民党贵州当局破坏,林青刘茂隆等被捕;9月11日,林青英勇就义。1937年6月,省工委停止活动,但其领导下的一些组织及地下党员仍坚持进行革命斗争。
全面抗战开始后,1937年9月,党中央派黄大陆以特派员身份由延安回黔,与在贵阳的李策一起以中共贵州省工委名义开展工作;1938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新的省工委,再派邓止戈秦天真回贵州充实和加强省工委领导力量,邓止戈任书记,领导和推动全省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1940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指示,省工委撤销,建立中共贵州省临时工作委员(简称“省临工委”),以贯彻“疏散隐蔽”方针,1943年7月疏散工作结束,省临工委停止活动。但在各地隐蔽下来的党组织和一些党员仍继续坚持革命活动,直到抗战胜利。
解放战争开始后,1947年10月,抗战时期疏散辗转到重庆的贵州籍共产党员张立和中共川东临委接上关系,12月受派在重庆成立中共黔北工委,负责在黔东、黔北一带组建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49年2月,中共中央上海局香港分局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委,统一领导贵州地方党组织,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贵州。11月23日,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张立代表贵州地下党与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会师;次日,张立将贵州地下党人员名单交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
解放后的纪念馆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不久,高公馆易主,旧屋逐步拆毁,改建银行宿舍。
1980年代初,“楼外楼”、“怡园”基本完好。
1982年,省人民政府公布高家花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应当时的文化局要求,国家文物局拨给维修转款。由于住户搬迁问题未妥善解决,致使原有建筑后被陆续拆除殆尽。
1988年,贵阳市人民政府拨款在高公馆前门入口处,修复原建筑楼外楼。
1991年,省工委活动旧址一期工程完工。修复后的省工委活动旧址,交由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管理和使用,在此举办贵阳市中共历史展览,于1991年7月1日建党七十周年之际正式面向社会开放参观。
1995年,被命名为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中共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拨款扩建,将省工委活动旧址二期工程修建完成,二期工程在维修现存建筑的基础上,新建展厅与门廊。展厅内举办了《魂系乌蒙——中共贵州省工委斗争史略展》,展览按历史发展,分序厅、红流厅、热血厅、燎原厅、光明厅、革命烈士纪念厅6个部分。
1997年,被命名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9年,被命名为贵州省廉政教育基地。
2012年,被命名为贵州省党史教育基地。
2013年,在市委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启动和完成了省工委旧址改造提升工程,推出《中共贵州省工委斗争纪略展》。提升后的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在展陈内容上站在全省的高度,对原有展陈大纲进行了补充修改,充实了史料、展品和最新研究成果,更加全面展示省工委领导的斗争革命史实;在展陈形式上运用了幻影成像、电子触摸屏、大型半景画等先进展示手段,增设影视厅、红色资料阅览室等,进一步增强了感染力和互动体验;在内部管理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使接待服务更加规范有效。
2017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9年12月23日,市编委办批复省工委旧址为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为市委党史研究室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5名。
展览内容
1996年展览
1996年中共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拨款扩建,将省工委活动旧址二期工程修建完成,二期工程在维修现存建筑的基础上,新建展厅与门廊。展厅内举办了《魂系乌蒙——中共贵州省工委斗争史略展》,展览按历史发展,分序厅、红流厅、热血厅、燎原厅、光明厅、革命烈士纪念厅6个部分。
当前展览
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展厅面积970平方米。在此举办的永久性地方党史陈列展览——《中共贵州省工委斗争纪略展》分为七个部分,包括序厅、党的创立时期、党的早期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活动和薪火传承、辉映未来,概述了红军长征转战贵州期间省工委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及英勇斗争,反映了贵州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斗争、前仆后继,直至赢得解放的奋斗历程。
在序厅,三面浮雕墙记录着一段又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正面浮雕是以省工委重要历史人物为原型创作的;右侧浮雕呈现抗日战争时期,省工委领导社会团体积极抗战的场面;左侧墙上展示临近解放时期,中共贵州地下党组织领导贵阳大中学校掀起的反饥饿运动等。
“党的创立时期”单元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在贵州知识界得以传播的历程。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遵义,李维汉同志代表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林青任工委书记。
“党的早期斗争”单元运用文字、图片、连环画、地图等形式,介绍了中共贵州省工委在全省各地开展革命活动的情况。在1935年7月19日,省工委遭受严重破坏,9月11日林青壮烈牺牲,年仅24岁。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发展”单元介绍了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新组建的第二届中共贵州省工委领导和发动全省抗日救亡运动的情况。其间,省工委再度遭到破坏,众多共产党员和仁人志士牺牲。
“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活动”单元介绍了面对国民党贵州当局的迫害,一批批党员和进步人士在第三届中共贵州省工委和中共贵阳特别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护城、护校、护厂等护卫家园活动,直至贵阳解放。
参观信息
据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400件/套,举办展览1个,参观人数1.5万人次。
旧址作为贵阳城区唯一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已成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期间,纪念馆累计接待社会各界人士近17万人次、单位近6000家,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资讯详情(2020).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0 09: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