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武汉市委党校位于
武汉市江汉区党校路100号,紧邻汉口火车站和天河机场,交通十分便利。
党校简介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位于
武汉市江汉区党校路100号,紧邻汉口火车站和天河机场,交通十分便利。
该校占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为7.4万m2,绿化面积达80%以上。校内规划井然有序,长年郁郁葱葱。建有集教学、办公等于一体的15层综合楼、能容纳800人的学术报告厅、四十余间各种规格的教室 、大中小七个会议室等教学、办公设施;还建有6栋学员公寓、游泳池、田径场、足球场、网球场、食堂和绿化广场等生活 、文体设施。
还建有装配100台微机的计算机教室、15间多媒体教室(配备双网:因特网、政务网;双机:投影机、计算机; 接通了远程播出信号)、48座语音室、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卫星远程教育系统;建立了校园计算机局域网(改建成两个独立的局域网,100兆到桌面),校园网覆盖全校。
该校由武汉市委、市政府主管,主要承担培训、轮训各级领导干部、各级公务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
该校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1988年9月,武汉市成立行政学院后,实行党校、行政学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下设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法学、信息中心(含科技、电教中心以及图书馆)、理论中心(含《长江论坛》编辑部)等教学研究机构;设有校办公室、机关党委(纪委、工会)、组织人事处、离退休干部处、教务处、研究生处、函授学院、科研处、学员工作处、公务员培训处、财务处、总务处等行政处室。 全校现有教职工239人。专、兼职教师102人,其中专职教师67人。教授22人,副教授38人,讲师31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特殊津贴和专项津贴的15人。办学规模达2000人。函授大专现已开办行政管理、法学、经济管理、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等专业,函授本科已开办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法学、会计等专业,在职研究生已开办管理哲学、中共党史、党的建设、政治学、行政管理、法学、社会学等专业。同时还开办了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在职研究生班。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该校抓住机遇、锐意改革、艰苦创业、努力开拓,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强化制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健全了校委工作制度、教学管理工作制度、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和行政后勤管理工作制度。函授教育和在职研究生教育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学术交流,拓宽理论视野。该校不仅聘请了一批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为兼职教授,而且先后与俄罗斯国立大学、俄罗斯社会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越南河内政治学院、法国里昂行政学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关系。先后多次组织教研人员赴俄罗斯、法国、越南、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俄罗斯、法国和越南的学者也先后来校作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
突出科研基础。“九五”以来,该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省部市级课题83项,公开出版著作63部,发表学术论文815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心》等刊物转载60余篇;获中组部、人事部、全国行政院校、省委组织部、省、市委宣传部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360余项;学术论文入选联合国第23届人口问题研讨会、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年会、全国行政院校组织召开的各类学术研讨会。1984年创办的双月内刊《理论探索》,1993年经国家出版署批准,易名《长江论坛》,国内外公开发行,并以其鲜明的特色、较高的品位吸引读者。
挖掘办学潜力,拓宽办学渠道。为了适应培养跨世纪专门人才的的需要,该校积极引进高校智力,1999年先后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办学,开办了清华大学远程网络教学、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在职研究生班,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该校围绕发展主题,坚持教学中心,注重学科建设,突出科研基础,强化后勤保障,加强信息化建设, 取得了新的成绩,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该校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光荣称号,被评为“武汉市目标管理立功单位”。
历史沿革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7月1日市委党员训练班诞生;
1951年1月,党员训练班发展为干部学校;
1951年9月,武汉市委党校在东湖之滨的南望山下诞生;
1953年底,党校迁至汉口解放公园路83号;
1955年,党校开始进行正规化培训任务;
1970年3月,受“文革”动乱的影响,党校被取消。曾改为市革委会第一招待所。
1973年表正式恢复市委党校;
1978年12月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校事业进入了一个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1984年11月,武汉市委党校确定为高等院校本科体制。并开办函授形式的业余大学;
1988年10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市委党校兼办武汉行政学院,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1992年底,以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契机,市委党校扬起了快速发展的风帆,党校工作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同年,11月,市委党校按照市委作出的整体批租的重大决策,开始易地兴建;
1995年3月,市委党校顺利完成 整体大舨迁。旧貌变新颜。同年12月,市人民政府任命
游德海兼任武汉行政学院院长、方远浩、陈强华(市人事局副局长)兼任行政学院副院长以此为标志,武汉行政学院开始了正规化的教育培训;
1996年,市委党校成立函授学院。同年2月,市委正式批准市委党校开办在职干部干部研究生班。至此,武汉市委党校初步形成了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国家公务员培训、函授教育、在职干部研究生教育“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新格局。
机构设置
办公室
围绕校(院)中心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承办校(院)日常工作、协调校(院)政务;负责文秘、文书档案、保密、信访、接待工作及校(院)工作的部分联络业务;负责车辆管理使用。
机关党委办公室(机关纪委、工会)
负责党务、宣传、统战工作和工、青、妇工作;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负责学员的党务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负责纪检、监察工作。
组织人事处
负责机构、编制、人事、劳资、计生、公费医疗等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负责出国出境人员的规划、政审等业务工作。
离退休干部处
离退休干部处。
财务处
负责财务管理与监督。做好资金项目的收支、审核、出纳、报帐、计帐、核定等工作;负责编报校(院)的年度预算、收支计划;编报有关财务报表和决算报表;制定校(院)经费管理办法;做好财务收支情况的分析。
教务处
负责主体班次的招生、教学计划、学籍管理和教学行政管理等日常工作;开展对党校教育规律、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的研究工作;负责全校(院)教材的购买或组织教材的编写、出版。
公务员培训处
负责公务员班次的教学行政管理等日常工作;开展对行政学院教育规律、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的研究工作。
学员组织处
负责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以及省直有关部门干部培训班的教学管理。协同有关部门对学员进行考核考察。
研究生部
负责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工作。
函授学院
负责函授学院的教育;承担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赋予的各项职能;协同省有关部门制定招生计划和教学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负责函授、业大学员的学籍、毕(结)业证的管理。
科研处
负责科研课题的规划、申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负责全校(院)理论研讨、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的统计评奖工作;负责校学术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和校(院)科研经费的分配使用方案。
总务处(内设基建办公室)
负责基建、学员饭堂、电话通信、医疗保健、校园卫生和绿化管理等工作。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
负责哲学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主要专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等。
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教研部
负责中共党史、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中国近现代史等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经济管理教研部
负责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的教学与研究。
行政学教研部
负责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主要专业有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外国语言文学。
法学教研部
负责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理论中心
开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对我省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现实课题和中长期战略问题的研究。
长江论坛
负责校(院)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信息中心
负责全校各班次的计算机教学任务;电化教学和校园网络的规划、建设、管理;负责图书、报刊的采购、编目、管理及借阅工作;负责情报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现任领导
王观松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
杨学文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副校长 行政学院副院长
袁超越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副校长 行政学院副院长
丁士松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副校长 行政学院副院长
陈 辉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秘书长
徐 赟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教育长 行政学院教育长
获得荣誉
2017年11月,中共武汉市委党校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3年2月,入选拟确认保留武汉市文明单位称号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