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是唐代元稹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
中书、门下奏,“据杨于陵等议状,请天下两税、榷酒、盐利等悉以布帛、丝绵等物充税,一切不征见钱”者。
右,据中书、门下状,称“应征两税,起元和十六年已后,并配端匹、斤两之物,以为税额,不用计钱,令其折纳,仍约元和十五年征纳布帛等估回计” 者。伏以两税不纳见钱,百姓诚为稳便。或虑土宜不等,恐须更有商量。请令天下州县,有山野、溪洞无布帛、丝绵之处,得以九谷、百货,一物已上,但堪本处交易用度者,并许折纳,便充留州、留使钱数。仍令依当处堪纳两税匹段及杂货估价,计折输纳。给用之时,并不得令有加抬。臣等又见比来州县,缘不纳见钱,抑令小户数人,并合共成端匹,期会来往,费扰倍多。今请天下州县有贫下户,两税数少,情愿输纳见钱者,亦任稳便。若此则上无抑配之名,下有乐输之利,以兹折中,实谓得宜。
又据中书、门下状,称“盐利、酒利,本以榷率计钱,有殊两税之名,不可除去钱额,但合纳见钱者,亦请令折纳时估匹段”者。伏以粜盐价钱,自有本使收管,不要州县条流。至于榷酒利钱,虽则名目不同,其实出于百姓。今天下十分州府,九分是随两税均配。其中一分置店沽酒,荩是分外诛求,一则厚取疲人,二则严刑检下,上供既有定数,馀利并入使司,事实烦苛,法非画一。今请天下州府榷酒钱,一切据贯配入两税,仍取两贯已上户均配,两贯已下户不在配限。先有置店沽酒处,并请勒停。若此则赋敛无名额之烦,贫富有等差之异,人知定准,吏绝因缘。臣等商量,以此为便。
右,据中书、门下状,欲“令诸道公私铜器,各纳节度、团练等使,令本处军人镕铸,其铸本请以留州、留使钱、年支未用物充,待一年后,铸铜器尽勒停,其州府有出铜铅可以广铸处,每年与本充铸”者。臣等约计天下百姓有铜器用度者,分数无多,散纳诸使,斤两荩寡。创置炉冶,器具颇繁,一年勒停,并是废物。军人既未素习,镕铸亦恐甚难。又每年留州、留使钱额,本约一年用度支留,若待铸得新钱,然遣当州给用,必恐百事久阙,不应时须。臣等商量,请令诸使、诸州一切在所,许百姓以铜器折纳税钱,并度支给价收市,每年每季,随便近有监冶处,据数送纳。所冀炉冶无创置之劳,工匠有素习之便,不烦铸本,自有利宜。其州府出铜铅可广铸处,请委诸道有铜铅处长吏,各言利害,具状申陈,参酌众情,然议可否。
以前据中书、门下奏,请“令中书、门下两省重义可否奏闻”者。臣等谨议如前,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作者简介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公元793年(唐德宗贞元九年)举明经科,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83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