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陆光,1935年7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
东阳人,电工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35年7月6日,严陆光出生于北京。
1952年,毕业于河北北京高级中学。
1952年—1953年,在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习。
1953年—1954年,在北京
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
1954年—1959年,在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电力系学习并毕业,获电气工程师(优秀)称号。
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博士毕业后回到中国,进入北京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电感储能课题组(1960年—1969年)、聚变电工课题组(1972年—1975年)与工程超导磁体课题组(1975年—1983年)组长,应用超导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79年—1990年)。
196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之后晋升为副研究员(1978年)、研究员(1986年)、博士生导师(1992年)。
197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同年出席
全国科学大会,被授予“在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
1980年,担任
中国核学会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学会常务理事。
1988年—199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
198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0年—1991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局局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2年,当选为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2年—2002年,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工学科评议组副组长。
1993年—200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委员会主任。
1999年10月—2004年5月,担任宁波大学校长,之后为名誉校长。
200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4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严陆光在中国开创了大能量电感储能装置的系统研制,建成了储能6×107焦尔的合肥7号常温电感储能装置。领导研制和建成了中国第一台托卡马克CT-6的电磁系统,参加了合肥8号托卡马克CT-8的设计和意大利强磁场FT托卡马克的调试。在超导电工方面,领导进行了多方面应用基础研究,研制成多台实用超导磁体。严陆光发表中、外文学论文共110余篇,获16项经鉴定的科技成果,6项国家与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
1959年严陆光回国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从事特种电工装备研制和电工新技术研究发展工作。曾应邀在意大利弗拉斯卡蒂核聚变中心(1975年11月—1976年5月)、西德卡尔斯卢厄核中心技术物理所(1983年3月—1984年4月)与日本高能物理研究所(1987年1月—1987年3月),从事聚变电工与超导磁体方面的短期客座研究。
人才培养
2009年9月8日,严陆光来到重庆渝北中学,勉励青年学子说:希望现在的青年人能敢于好高骛远,敢做人家认为做不成的事情,然后在脚踏实地认真做事。
截至2011年7月,根据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显示,严陆光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一共培养了10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严陆光的父亲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
严济慈院士,母亲
张宗英是中国20世纪初期的女大学生,和父亲是东南大学同学,他们在学习中相识,在学习中相知。
人物评价
严陆光在电气工程领域辛勤耕耘,致力于推动磁浮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为中国电气工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科技成果》期刊评)
参考资料
严陆光院士.河北师范大学校友会.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