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慎修
清末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严慎修,字敬斋,清光绪四年(1878)生于万荣县里望乡上井村。他毕生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是一位品学兼优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清朝末年,严慎修由山西大学西学专斋派往日本留学,在早稻田大学预科学习,毕业后回国,考中举人。民国元年(1912)运城光复,河东军政分府兴办钱局,严慎修被推荐为总经理。军政府解散后,他北上太原从教。
民国4年(1915),晋南兴起办学热潮,原来的河津第四高小校址确定在里望镇,因首倡人意见分歧受到阻力。这时,远在太原的严慎修闻讯,心急如焚,迅速返回家乡进行调解,终于说服了大家,把河津第四高校建在了里望镇的上井村,满足了众多学子求学的宿愿,并为以后里望四周各村造就了一批人才。
严慎修返回太原后,被山西大学聘为民法债权科教授,他一面研究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一面又创办了《新社会报》,赞扬辛亥革命,宣扬共和体制,因而名声鹊起,又得到阎锡山赞赏,擢升他为山西商业专门学校校长兼省议会副议长及山西省教育检察官。
作为检察官,他严以律己,忠于职守,处处带头为同仁们做出表率。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经常深入到各学校检查工作。他每次检查,总是只身一人进入学校,悄悄呆在教室外“窃听”教师如何讲课,学生如何回答老师的提问。听出问题,当即找校部领导研究解决。对那些敷衍塞责、玩忽职守的教职员工,他当面指出其缺点和错误,并进行适度的批评。加之他教学经验丰富,学知渊博,教育界的同仁和一般教职员工,对他既敬畏又由衷地佩服。
严慎修脱离商专以后,仍坚持教育救国的信念,他总结了以前和同仁集资办并州大学和集贤大学的经验教训,觉得靠官方办学不如私办,于是他到晋祠纸坊村购买了20亩土地,先后建立了志勤中学、志勤小学、志勤图书馆,为当地青少年求学大开了方便之门。他还借助华洋义赈会的财力,办起农村信用合作社、医疗所、乡村自治会,资助当地群众发展工业生产,初步形成了他的“十室之邑”的构想。
民国14年(1925),河津县的旧制中学遭到查封,当地大批失学学子找他进入志勤中学,插班学习。这批学生毕业后,又恰逢全省各地学校淘汰了一批不称职的老学究,于是,他们正好补充了缺额师资,为教育战线输入了一批新鲜血液。
然而,好事多磨。在前,阎锡山看见晋祠的学校和其他建设生机勃勃的景象,就另有所谋,要他回太原,遭到他拒绝后,阎锡山又在学校备案问题上,施展伎俩,进行刁难,令他异常气愤。这时,一些好心人劝他离开山西,因为阎锡山拉帮结派,为自己培养党羽,图谋不轨。对此,他亦有所察觉,遂于民国20年(1931)在北方与梁漱溟、宴阳初等人筹办书店和学术研究会,推行他们的“乡村自治建设运动”,分别在河北省定县、山东省邹平建立了“平民教育会”和“乡村书店”,推行他的改良主义。后来,鉴于阎锡山从大连返回山西,他决定从晋祠收回的自己兴办的事业底摊,当地亲乡和职工同事皆恋恋不舍,为他赠送了“广施德政”、“德高惠远”的牌匾。
抗日战争开始后,他从上海返回故里。那时,民族蒙难,山河破碎,晋南农村阴霾重重,村不成村。白天,日伪兽兵烧杀掠夺刚走,阎锡山的政府官员又来横征暴敛;晚上,土匪敲诈勒索,闹得鸡犬不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严慎修面对此情此景,不顾花甲高龄,立即召集四村八社的乡贤耆宿,商讨组织武装保境安民之事。经过大家讨论,一致同意把西埝四村八社赛会官款拿出,全部买成枪械,组成抗日保境联队;南阳、上井、里望、北阳、和井诸村各成立一支自卫队,选出队长,进行操练,以保卫家乡安宁。一天,他们召集自卫队进行检阅时,在里望村与日军遭遇,发生枪战,因为自卫队员缺乏战斗经验,被敌人击败。南阳村的自卫队长被日军俘虏,惨遭杀害。当时,一股日伪军又冲进上井村严慎修家中,严坐在他家中不动,指着冲进他家的伪军骂道:“你们为敌人当汉奸,你们是民族败类!”日军把他架出门外,计划把他推入熊熊燃烧的火坑中,他一边挣脱,一边用日语痛骂敌人。日军见他精通日语,踌躇良久,不敢加害,并到河津向日酋司令小林进行了汇报,小林要上井村全部交出枪支弹药,否则要血洗上井村。村民闻知十分恐慌,好多人弃家而逃。在这危急关头,严慎修不顾个人安危,匹马单骑奔赴河津日军司令部,和小林论理,他说:目前社会混乱,农民购械自卫,任何人都应该予以同情理解,不应予以非议。小林念他们是早稻田同学之谊,遂收回成命。于是,上井村才免遭惨暴。
严慎修是一位改良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回到家乡后,即和抗日牺盟会取得联系,牺盟会领导请他用日文写些瓦解日军投降的宣传品,他通宵达旦完成了任务。二一二旅挥师东向转移后,反动派气焰嚣张,疯狂杀害共产党人和牺盟会员,他们还伪造证据,对严慎修寻衅闹事,进行人身攻击,以致他深感孤立无援,胜利渺茫,加之个人理想多处受挫,长子夭折,气郁胸闷,遂身患半身不遂,终于在“南望王师又一年”的绝望中含恨而亡。时在民国34年八月,享年67岁。
严慎修一生最崇拜理学家薛瑄,对薛的著作颇有研究。他的大多数著作毁于上海,现留下可考的有:《通俗益幼识字歌》、《儿童识字养性歌》、《西方愿文解》、《百忍篇》、《十善业道经》、《地方自治要鉴》、《大乘金刚经论》、《国民经济学》、《处世格言》、《薛文清公文选》、《原人论》、《自治纲要》、《修身浅训》、《务本千家诗》、《醒世启孝图》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2-04 15:0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