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同心·楚乡春晚》是
北宋词人
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踏青郊游,遇到了一位心仪的歌女,但很快分别,这引起了词人无限的痛苦哀愁。下片写词人与心仪的歌女分别后的思念与不舍,满满的心痛之情萦绕在心头。全词写词人春日郊游遇到如意的人,分别后无限思念,词风沉郁悲凉,更好地表现了儿女情长,恩怨尔汝。
作品原文
两同心1
楚乡2春晚,似入仙源3。拾翠4处、闲随流水,踏青5路、暗惹香尘6。心心7在,柳外青帘8,花下朱门9。
对景且醉芳尊。莫话消魂10。好意思11、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相思处,一纸红笺,无限啼痕。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
两同心:词牌名。此调有三体,这首词为平韵体,创自晏几道。双调六十八字,上片七句三平韵,下片七句四平韵。
2.楚乡:楚地。
3.仙源:特指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境地桃花源。
4.拾翠:拾取翠乌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游春。
5.踏青:古人有农历二月二日或三月上巳日郊游的习俗。
6.香尘:带有花香的尘土。
7.心心:彼此间的情意。
8.青帘: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此处借指酒家。
9.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10.“莫话”句:谓不要说伤心的话。
11.意思:心情,情绪。
白话译文
在一个暮春的时节,我郊游踏青,桃红柳绿,恍如进入了桃源仙界。捡拾翠羽、采摘鲜花,闲闲地随着曲曲的流水前进。踏青的路上,不经意间宝马香车留下的浓浓芳香惹起了自己的春心。心中牵念,都在柳荫外的酒家歌楼,花树下的朱门绣户。
对着芳景,聊天并且借助美酒来消忧,不要说起那让人销魂的离愁吧。美好的心意,我们曾共一轮明月;痛苦的滋味,最是那黄昏时分。相思的时候,只有那一封封信笺、满袖的泪痕。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词人在颍昌府任官。作者某日踏青游赏写下了这首词,寄托着作者的生活理想。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上片写春游赏识美女。清明、寒食时节,春光仍好,许多女子外出踏青拾翠,词人尾随其后,饱览秀色。张先《木兰花》云:“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这是唐宋时期诸多男子猎艳的日子。平日难得见到郊外如此莺莺燕燕,花花绿绿。秦观《望海潮》云:“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写的就是一次类似的经历。“柳外青帘,花下朱门”中的那位歌妓,最为美艳,最叫词人动心,心心牵挂,眷恋不已。
下片写与歌妓相聚相别。词人尾随到朱门,与歌妓有了“对景且醉芳尊”的销魂经历。明月下共饮共眠,让词人记忆深刻;到次日黄昏,不得已告别离去,让词人都是“恶滋味”。分手后,自然“一纸红笺”传递相思情意,红笺上有无数相思泪痕。
晏几道的这首小词,使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词汇,更好地表现了儿女情长,恩怨尔汝。正如陈廷焯所点评的那样,像“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在语言风格上确实和元曲的自然泼辣非常接近。
名家点评
明朝
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卷三:不是明月较可,还是自家儿意味不同。
清朝
沈雄《古今词话·词品》下卷:张炎曰:“词中句法,须要平妥精粹。”一曲之中,安能句句高妙,只要相搭衬付得去,于好发挥笔力处,极要用工,不轻放过,读之使人击节,所以时多警句。……如“恶滋味、最是黄昏”,晏小山《两同心》句。
清朝
陈廷焯《词则·闲情集》:清词丽句,为元曲滥觞。
作者简介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幼子。曾任颍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一生仕途失意,晚年家道中落。能文善词,与其父齐名,时称“二晏”。词风近其父。其词多写四时景物、男女爱情,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善于写景抒情,语言和婉浓丽、精雕细琢,情感深沉、真挚,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较之其父,更工于言情,词风较为沉郁悲凉,为后世喜工丽词语的文人所激赏。有《
小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