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带
地球的行星风带之一
东风带,是指自极地高压辐散的气流,在地转偏力的作用下,形成偏东风。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所以又叫做极地东风带,它向低纬度源源不断地输送干冷空气。
相关理论
由于地球形状和自身的地心引力,在地球上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纬度。各自纬度范围内的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形成多个信风带和大气环流圈在气象学中指逐渐被废弃的有关地环风系的模式,它表示在南北半球各有三个平行的风圈或风带。三圈环流理论自伯杰龙最先提出(1928年),后由罗斯贝作进一步发挥,用它代替乔治·哈得来在1735年所提出的哈得来环流模式。
哈得来模式表示在南北半球各有一个单一环流,在低空空气向西并向赤道流动,在高空空气向东并向极地流动。
三圈环流理论假定在每个半球上各有两个哈得来环流,一个出现在近赤道地区,一个出现在近极地区域。在两个环流之间是费雷尔环流,在费雷尔环流圈中,地面空气向东并向极地流动,高空则向西并向赤道流动。三圈环流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地表面所观测到的风系:热带东风信风带,中纬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但是,这个理论与下列事实不一致:在高空中纬度西风带不是改变方向,而是风速变得更强;其次,在热带高空气常常很弱,或根本不存在;并且在三圈环流中向极地输送的能量不如热带大气从太阳辐射中得到的能量为多。此外,三圈环流理论不能解释大气中角动量的输送。
由于在热带和极地,东风带的流动方向和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地面摩擦使其速度减慢(相对于地面),并不断地从地球获得角动量;又因为东风带的速度保持不变,因此必须把获得的角动量同时传递给中纬度西风带。中纬度向东吹的风速快于地球转动的速度,地面摩擦使其速度减慢并失去角动量传给地球;这样,它们也继续保持比较稳定的速度。怎样完成这种动量传递,三圈环流理论不能解释清楚。现在有人认为,完成这种动量传递的中纬度是高低气压系统,即扰动,和长的驻波。
相关影响
自然现象
从极地高气压区流向低纬度的空气,由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一律偏东,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形成东北风,在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形成西北风。这些地面风以东风为主的地带,叫“极地东风带”。受其影响地区的自然现象主要为:
寒潮:从极地或寒带向较低纬度地区侵袭的强烈冷空气,是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极地气候:终年寒冷。分两种类型: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10°,苔原植物可以生长,叫“苔原气候”;最热月气温在0°以下,冰雪终年不化的,叫“冰原气候”。
冰川: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气候寒冷,普遍存在积雪和冰冻现象。这些积雪经过积压,重新结晶成冰,在重力和压力的影响下,沿着地面以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的方式前进,成为冰川。
极光:极光是由80~500公里高空的电爆引起发光现象。 地球的“磁南极”和“磁北极”构成的强大磁场是呈弧形磁力线作螺旋运动移向两极,从而使极地上空大气层若干气体发出光芒。
区域影响
芒种时节的雨量比较充沛,气温显著升高,而通常这个时候会有龙卷风暴雨和大风等侵袭。对于南方来说,是一年中雨水较多的时节。如华南地区,芒种节气属于大气环流季节性调整的前期,也就是华南由原来的西风带天气系统影响出现转向东风带系统影响的调整前期,这时候南方的暖湿气流比较强盛,大气含水量充沛,呈现出一种温度高湿气重的现象,这种气流一旦与冷空气交锋就容易造成强降水;又由于冷空气比较弱,这种强降水移动速度慢,持续时间长,容易造成暴雨。
参考资料
东风带.天气网.
东风带.汕头气象信息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2 11:38
目录
概述
相关理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