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土墩墓群
浙江省东阳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阳土墩墓群,位于浙江省东阳市六石街道派园村、祥湖村,江北街道石宅村,巍山镇古渊头村,为春秋战国时期墓葬。
历史沿革
20世纪80年代初,文物普查时,发现和登记了多处商周土墩墓遗迹。
1988年12月,在六石街道祥湖等地发现土墩墓。
1999年,曾在石墎洞山石室土墩墓石室外的扰乱土中发现四件春秋晚期原始瓷器残件。
2002年11月,在派园下马柴自然村发现前山土墩墓。
2003年4月至6月,前山土墩墓作了抢救性发掘。
2004年,发现银角山石室土墩墓。
遗址特点
东阳土墩墓群主要包括五个单体墓葬:石角山石室土墩墓、石墎洞山石室土墩墓、银角山石室土墩墓、峋界尖土墩墓、前山土墩墓。
石角山石室土墩墓坐落在六石街道祥湖村东,面积约220平方米。上部封土不存。墓室由巨石构成,长条状,长12.5米,宽2.8米、高出土面1~1.3米。上面有八块板状盖石,东西两端各有竖立的巨石作为后墙与封门。盖石长2.3~2.8米、宽1.1~1.8米、厚0.3~0.7米,大小不等。它的构筑方法和形态与典型的石室土墩墓不甚相同,但与分布于浙南地区和韩国、日本的石棚墓(支石墓)有类似之处。
石墎洞山石室土墩墓坐落在六石街道派园村下马柴自然村南。封土早已不存。石室和护坎平面呈“凹”字形,面积173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石室土墩墓。石室通长14.7米、宽1.85~2.1米、残存高度2米以上。石室外的护坎宽2~3米。东西19.7米、南北8.8米,外观平整,所用毛石或长或方,长及数米,重达数吨,是一座用石十分巨大的石室土墩墓。
银角山石室土墩墓坐落于江北街道石宅村南,面积约560平方米。上部封土不存。石室和外围石护坎结构初现,上口内宽1.65米左右、长约12米,两壁垒砌平整,石块巨大,东端立封护石,顶上不见盖石。整体保存尚好,也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典型石室土墩墓。
峋界尖土墩墓坐落于巍山镇古渊头村北,土墩隆起像小山,面积约700平方米。五座墓葬当中,它的营建规模最大,坐落的山头也最高。现存土墩呈椭圆形,东西向,长径42米、短径17米、封土高约5米。
前山土墩墓坐落于六石街道派园村下马柴自然村南。土墩呈椭圆形,保存良好,面积约900平方米。它是一座长方形浅土坑木椁墓,整体平面呈“凸”字形,设有墓道、甬道和墓坑。甬道和墓道通长4.3米、底宽1.55~1.65米、上口宽1.3米、内部空间高2.2~2.4米,用石块垒砌,两壁往上逐渐内收,呈石室状。墓坑长13.52米、宽4米、深0.3~0.35米,南北两侧设有二层台,墓底铺设鹅卵石石床,并设八条横向枕木沟。结合封土剖面中心部下陷现象和墓底留有少量未朽棺木碎片,可以表明当时落内使用了高大的棺椁葬具。这种新发现的木结构与石结构相结合的墓葬形制,可能代表着越国石室土墩墓向深土坑木椁墓发展演变的一种过渡形态。
文物遗存
前山土墩墓出土随葬品情况相当特殊,不见一般西周春秋土墩墓中常见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等生活日常用品,出土了众多玉石器,除一件玉樽和玉镯外,其余全为饰品,主要是管、珠、条、片、角形器、龙形饰等各种小型饰件,质地有玉、水晶、玛瑙、绿松石、莹石等。
文物价值
东阳土墩墓群形制多样,内容丰富,对研究江南土墩墓的葬制葬俗、发展演变等都是难得的重要实例。前山土墩墓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墓葬形制将石结构与木结构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发现,代表当时石室土墩墓向深土坑木椁墓发展演变的一种形态,是研究越国丧葬制度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东阳土墩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东阳土墩墓群,位于浙江省东阳市六石街道派园村、祥湖村,江北街道石宅村,巍山镇古渊头村。
自驾:从金华市出发经沪昆高速—甬金高速—东阳互通至东阳市。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1 09:3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