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高速公路,是中国海南省境内的高速公路,为原“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同江—三亚公路(原编号G010)的海南段,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
海南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的组成段(国家高速G98)之一。
建设历程
1988年,海南省、市(县)地方政府自行组织设计、筹集资金拟建设海口市府城至定安县黄竹的一级公路(61.16千米),即海南环岛东线公路(1991年设计为海南环岛东线高速公路的右半幅)海口至定安段。
1990年2月,海南环岛东线公路(府城至黄竹段)开工建设。
1992年2月,海南环岛东线公路定安县黄竹至陵水黎族自治县陵水大桥北段(129.09千米)开工建设。
1993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交通部印发《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 。国道主干线系统由“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和公路主枢纽及信息系统构成,是全国公路网的主骨架,主要路线都采用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其中“五纵”的第一纵表述为“同江—三亚(含珲春—长春支线)”。同三线的海口—三亚段即海南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的组成线路海南环岛东线高速公路。同年,海南环岛东线公路府城至黄竹段竣工通车。
1994年1月,海南环岛东线公路陵水大桥北至三亚市田独段(180.92千米,三亚田独即迎宾互通)开工建设,2月,海南环岛东线公路黄竹至陵水大桥北段竣工通车。
1995年12月,海南环岛东线公路陵水大桥北至田独段通车,环岛东线全线通车。
1997年1月31日,海南环岛东线公路海口—琼海段(85.16千米)改扩建工程开工,东线公路改扩建以原环岛东线为右幅,新建左幅以形成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
1998年3月8日,海南环岛东线高速公路海口至琼海段改扩建竣工,26日,东线高速公路海口至琼海段段通车运营;7月,海南环岛东线琼海—陵水段(108.34千米)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
1999年1月,海南环岛东线陵水至三亚段(57千米)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11月,东线高速公路琼海至陵水段竣工通车。
2001年9月,东线高速公路陵水至三亚段竣工通车,东线高速公路全线249.238千米完成高速公路改扩建。
2010年8月1日,海南省交通运输厅遵照《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统一全省高速公路网线路编号,海口绕城高速公路一期(不含龙桥枢纽—机场互通)、海南省原环岛东线高速公路(不含府城互通—龙桥枢纽)、海南省原环岛西线高速公路、原三亚绕城高速公路(不含海角互通—红土村)合编为“海南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98)”。
2015年10月10日,东线高速公路万宁石梅湾—三亚藤桥段沥青路面基层处治和面层改造工程开工。
2016年1月31日,东线高速公路万宁石梅湾—三亚藤桥段沥青路面面层处治和面层改造工程石梅湾—陵水段建成通车,2月5日,陵水—藤桥段建成通车;4月6日,东线高速公路三亚藤桥—吉阳段沥青路面基层处治和面层改造工程开工,6月20日,藤桥—吉阳段沥青路面基层处治和面层改造工程建成通车。
2019年6月12日至6月27日,海南地区环线高速公路东线万泉河大桥左幅(三亚往海口方向)开展桥梁病害应急处置工程施工,7月10日至7月25日,万泉河大桥右幅(海口往三亚方向)开展桥梁病害应急处置工程施工。
2023年5月,G98环岛高速海口至博鳌段改扩建工程前期中标信息公布,G98环岛高速海口至博鳌段改扩建工程路线起于海口市龙桥枢纽北侧,经海口、定安、琼海等市县,止于东线高速与博鳌机场进出场路交叉设置博鳌互通。主线全长96.845公里(海口市25.583公里、定安县32.346公里、琼海市38.916公里);全线设置桥梁4.608公里/109座、互通16座、服务区3处、养护工区3处、连接线3.8公里/1条。
线路设计
线路走向
东线高速公路位于海南岛东部地区,全线由原海南环岛东线公路(一级公路)改扩建而来,按建设进度可分为府城至黄竹段、黄竹至陵水大桥北段、陵水大桥北至田独段三部分;沿线途经海口市(
琼山区、
龙华区)、
定安县、
琼海市、
万宁市、
陵水黎族自治县、三亚市(
海棠区、
吉阳区)等六个市县。
线路互通
截至2021年10月,东线高速公路沿线互通为:
线路参数
配套设施
服务设施
截至2021年10月,海南地区环线高速公路沿线配套的服务设施为:
辅助设施
2019年9月,海南省交通运输厅与相关通讯企业联合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5G技术应用在海南交通领域快速落地发展,应用范围包括东线高速公路。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
1994年1月1日起,海南省实施燃油附加费制度,将公路养路费、过路费、过桥费和公路运输管理费“四费合一”统一添加于汽柴油零售价中。因此海南省高速公路不另行征收通行费,包括海南地区环线高速公路。
交通流量
2021年9月18日至21日,东线高速公路日均交通流量为上行(海口往三亚方向)101905辆次、下行(三亚往海口方向)56153辆。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东线高速公路由原海南环岛东线公路(设计为汽车专用道路)作为右半幅改扩建而来。其中右半幅(海南环岛东线公路)由于历史原因,原有设计具有先天缺陷,左半幅扩建期间,右半幅路基、路面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以东线高速公路海口至琼海段为例,该路段截至2000年6月已出现以下问题:因原设计对软基路面处治不彻底导致路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个别路段呈现明显侧向滑移,路面严重变形、破损、危害行车安全;路基压实度不足(最低仅82%)、路面实际厚度低于设计要求,导致出现大量坑槽(洞)、翻浆、车辙、龟裂、块状裂缝、松散等不同程度的病害;桥头普遍存在跳车现象、个别跨线桥及天桥净空小于规范要求,个别涵洞损坏、搭板断裂等。2000–2001年,东线高速公路的管理机构组织对海口至琼海段开展改造处治工作,该项改造工作采用了高压旋喷桩加固作业、简支板桥跨越软土等方案,其中高压旋喷桩作业在海南省尚属首次。改造工作完成后,该路段路况良好,运营5年未出现明显病害现象。
东线高速公路全幅通车运营10年后,由于海南地区气候炎热、雨季长、降水量大,且东线高速公路旧有路面II型沥青配料选择不当,骨料偏大,沥青面层混合料空隙大,加剧了路面在高温、重压、积水作用下的脆裂、软化、老化,出现了以裂缝、车辙、水损害为主的等多种病害。东线高速公路的海口至琼海段路面大修工作应用了早强型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三层修补法”工艺、芳香族油类再生剂与傅里叶红外光谱相结合的沥青再生工艺等新技术。
重点工程
大茅隧道位于三亚市大茅山东部的大岭北段鞍部低山区,为海南地区环线高速公路东线沿线“卡脖子”隧道工程,于1995年12月27日通车。该隧道全长1070米,净宽10.25米,净高5.1米,曲墙式喷锚支护复合衬砌,洞内为进口2.7%、出口-1.3%的双向纵坡,凸形竖曲线半径为20000米。隧道段地形复杂,冲沟发育且大多与隧道正交,部分水沟常年流水不断;隧道穿越的地层主要在弱风化岩层中,围岩为燕山第四期中粒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局部遇有玢岩岩脉。隧道全段曾多次出现岩体软弱带,节理发育,属II类甚至I类易垮塌围岩,潜在不良影响;隧道一般围岩物理力学性能良好,但局部围岩也存在危险性。
价值意义
东线高速公路建成之后极大地缓解了当地交通运输的压力,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带动东部、东南部沿海城市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为海南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政协海南省第六届委员会委员温国明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