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又称苏家楼,坐落在牛桥村10组。根据《黑桥苏氏族谱》记载:系由苏澧芳(相传为苏东坡幼子苏过后裔),在清
康熙六十年(1721年)二月动工,清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完工。迄今已有280年历史。此宅共三进,以堂为中心,配以厢房、厢楼、边厅、围屋等建筑。虽历经沧桑,尚属基本完整,中心轴线的主要门、堂俱在,建筑材料及其结构无大变化,因而古韵犹存。
第一进为门屋,现仅存正中一间原建筑,原有清康熙年检进士、雍正军机大臣、
文渊阁大学士张廷玉题“东湖山庄”木匾,惜毁于“
文化大革命”。入内即为砖筑门楼,砖雕垂花式,上有砖刻“东山芳躅”四字,落款
董其昌,“文化大革命”中被剁坏。再入内为前庭,东西两侧置矮墙,隔断与两侧厢房的直接联系。第二进正面堂屋三间称“惟勤堂”,是全宅的主体和核心,有台基仅高0.2米,但其明间花岗石阶条,宽0.55米,长达7.05米,重超2吨,为浦东民宅中少见。明间设6扇槅扇门,两侧次间稍狭,各设4 扇槅扇窗。明间内部,四柱落地,中央用五架梁,支于前后大柱之上,净跨达5.30米,地面铺大方砖。惟勤堂内原有内阁学士沈白题的堂匾,康熙进士、书法家张照书写的抱柱楹联,惜均毁于“文化大革命”。过堂入内是后庭,用矮墙封之。正面为两门斗,雕刻残迹尚可辨,两侧设瓦花窗花墙,以将两厢房隔开,东西各设花坛。正面即第三进为“赋月堂”,名人孔传志题匾仍在,但字迹受毁难辨。堂面仅一间,而阔达6.76米,10扇槅扇门,用六椽七柱,带前廊,从前檐柱至后檐柱深达8.40米。堂两侧各为书房1间。堂后原是后花园,临小河,现不存。第二进、第三进堂屋两侧,原均有2层厢楼,现仅存赋月堂西侧上下4间,为书法家苏局仙老人90岁前居住处。东湖山庄宅东原为梅园,已无存,宅西为竹林,仍茂盛。
对“东湖山庄”的古建筑,上海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建筑历史教研室主任路秉杰教授在1992年5月23日实地考察后认为:东湖山庄“在上海民居中属难得之物,尤其能查明确切纪年,在上海更属少见。现存一些所谓
明代建筑、清代建筑,大都缺少具体纪年。东湖山庄为上海建筑文化年代鉴别,提供了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