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书院,建于元天历元年(1328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办学形式,它不但对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自来开始,经元明至清,书院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组织已遍及各地.来定南渡后,浙江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鄞县的书院也称“书楼”、“山房”、“山庄”、“居”、“斋”、“讲舍”、“堂”等。据《光绪志·郁说传》记载:杨适、杜醇、王致、王说、楼郁曾“就妙音院立孔子像讲贯经史、学者宗之”,首开讲学之风并且各自创建书院,随后鄞县各地书院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东钱湖畔众多书院中的“东湖书院”在长江流域书院历史上留下浓浓一笔。
说到东湖书院,不得不说起东钱湖北边的高钱村。《
四明谈助》记载:“高钱山,山下有高、钱二族,故名,旧志称‘西亭山’。”高钱村背靠宽广的邱隘平原,三面环山树木茂盛。高钱村内河网纵横交错,青石板路、老石桥以及石砌的航船码头等等,构成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画卷。相传高姓和钱姓是高钱村的两大姓。高姓的祖先来自汴梁,系武烈王高琼之后。宋建炎年间,高姓子孙随皇室南渡居住在鄞县,其中有曾做过泰州如皋尉后隐居此地的高友文。高友文和奉国军节度使钱亿之后钱顷,住在东钱湖北边高钱村谈经论史,后来逐渐繁衍为高钱两族。从此高钱村和读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中“长江下游的书院”一章记载,
鄞县的东湖书院为陆居敬、陆思诚创建。元泰定二年(1325年),陆居敬和陆思诚两兄弟为实现父亲陆天佑办义塾施教本地人的遗愿,捐地 60亩在东钱湖北边高钱村兴建义塾。元天历元年(1328年)
义塾建成,被命名为“东湖书院”。他们先在书院内为朱慕建造了祠堂,后来又建造了一座祠堂纪念以陈禾为首的备受当地老百姓爱戴的十位先贤。据《浙江·宁波书院对联集锦》记载:奉朱子像,教一乡之子弟,堂名“育英”。至正间翰林编修马易之建先贤祠,祀宋代陈禾等十人。
后来,元代鄞县学者、教育家程端礼(字敬叔)和元代鄞县理学家、诗人程端学(字时叔)两兄弟在高钱讲学。他们一同受学于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史蒙卿,且以教育论著而闻名,因此人们将他们与宋代程颐、程颢兄弟相提并论,也称为“二程”,“东湖书院”也被称为“二程学舍”。程端学在《东湖书院记》中这样赞美高钱村:“山围而献秀,水澹而浮光,舟行若乘气凌空,不知身在尘世也。”程端学还在一块碑文中纪念书院的落成,称赞陆氏:“世人负千金货出所赢崇老佛舍以邀福田地利。今陆氏不及中人之产,乃能弹力以淑其乡人。”
中国历史上,不少地方建造过东湖书院。比较著名的有江西南昌的东湖书院,位于南昌东湖以北,为南昌历史上最早的书院。江西南昌的东湖书院与宁波有一定的联系。宋嘉定四年(1211年),隆兴府通判宁波海曙丰有俊提倡在李寅涵虚阁遗址上建造书院。继任知府袁燮奏闻朝廷,赐额“东湖书院”。浙江长兴的东湖书院,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蒋必胜在夹浦皋塘寺创办,为长兴历史上最早的书院,是当时全国四十所著名书院之一。浙江绍兴的东湖书院,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陶濬宣独资创建于东湖之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办为绍兴东湖通艺学堂。浙江温州的东湖书院,位于平阳县城东门外,为明朝嘉靖年间副榜陈谷读书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钱湖畔,还有一座“东湖书楼”。东湖书楼为元代高僧释祖铭所建。释祖铭,1280年出生,俗姓应,字古鼎,奉化人士。释祖铭18岁时师事金峨寺僧人横山。后来,释祖铭在鄞县东钱湖北边青山创建“钟秀阁”,即“东湖书楼”。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刘仁本为书楼题诗《题铭上人东湖书楼》曰:“青山湖上老僧居,百尺危楼万卷书。架插牙签朝旭上,香消古鼎夜窗虚。栏杆竹色浮蝌蚪,枕簟芸香落蠹鱼。还忆校雠人去远。雨花零乱独踌躇。”释祖铭留有《二灵寺》一诗:“为爱山灵与水灵,一庵高占白云层。风光只在栏杆外,半属渔樵半属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