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位于
贵港市城区东侧,与东湖公园相连,总面积744.5亩,其中湖水面积688亩,是广西最大的内陆湖公园。
史载
据民国二十三年《
贵县志》载:“东湖一名东井,又名路云塘,俗称大塘,在县东一里与莲塘隔桥相望,湖广约四里,水木明瑟,风景幽静,夏时游者云集,不独为邑名胜,在西江上游亦推此湖为最巨。”清《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帚编职典第1437卷浔州府部载:“怪石涌出,水流石底。”宋施才诗云:“深随石窦千寻去,远自云峰万里来。”东井,因宋代诗人苏东坡题刻“东湖”二字而改名东湖。苏东坡所书的“东湖”石碑,历经数百年后,不知所踪。1894年,曾任四川布政使、清朝二品官员的贵县人陈谲补书“东湖”二字并刻碑,立于古登龙桥桥头,现今在东湖边被发现,堪称东湖的“标志物”。东湖东邻檬塘,西邻汕塘,汕塘又与井塘南涧井相连,从东、西、北三面环绕城区,形成水乡泽国,一派江南风光。而且,塘塘种满莲藕,每到夏秋之间,芙蓉出水,碧叶连天,荷花映日,香飘满城。秋冬之后,莲藕丰收,香甜藕粉,远销海外。因此,贵县历称荷城,荷花尊为贵港市花。
景观
“莲塘夜雨”是原贵县八景之一,一到夏天的晚上,城池的一边晴空万里,月明星稀,一边却是荷叶连天,夜雨沙沙。究其原因,是夏日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深夜莲塘水气凝成水珠,掉落荷叶上,渐积渐多,荷叶倾斜,积水泻下,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下雨一样,时断时续,雨声不止。清早,人们看见荷叶上还留有水珠,荷花在水珠和绿叶的映衬下,显得特别鲜艳清香,古诗曰:“银塘夜雨长荷英。”“夜雨”的奇景一传千里。
“东井鱼歌”也是原贵县八景之一,古有“东井鱼歌唱月明”的诗句。清版本《古今图书集成》第1440卷有一首诗云:“鱼歌隐隐唱龙桥,古昔仙人水上箫。倾耳箫声何处是,荷香无数人诗飘。”传说很久以前,东湖中有一口深井,名叫东井。井下有一条很会唱歌的大鲤鱼,每当夜半月明时分,就游上水面唱歌,并有神仙吹箫伴唱,歌声优美,飘忽不定,人在东边听,声似在西边,人在西边听,声似在东边,妙趣横生。
清雍正年间,在东湖的东南与檬塘交界的水面上建有石桥一座,长约2印多米,宽约3米,横亘于湖的南北两岸,状如水上蛟龙,连接登龙桥村,故称登龙桥。桥的中间建有通道凉亭一座,旧有“水从白玉环中过,人在青龙背上行”碑刻联句。清乾隆年间,知县石崇先在南北桥门上各书“登龙胜迹”和“东井名区”题额。登龙桥建成,成为当地兵家必争之地。1861年6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回师贵县,重兵把守登龙桥,令前堵后追清兵望而生畏。太平天国后期,大成国建章王黄鼎凤多次攻占贵县,也每次重兵把守登龙桥,以桥作咽喉,15年间,先后杀死前来围攻的清朝知州、知县、总兵、团总等官兵数以千计。
东湖西隅,有一块三面环水的地面,形如半岛,状似浮游水面的鸭子,故名曰“宝鸭穿莲”。“宝鸭穿莲”旁边,有一湖湾,面积5亩,水浅土沃,盛产莲藕。夏秋季节,莲叶碧绿,荷花盛开,芳香四溢,人称“荷池”。池中建有“荷花仙子”塑像一座,苗条清丽,手擎荷花,翩跹起舞。在荷池与湖面交汇点建有横跨两岸的白玉石桥一座,造形美观,在阳光照耀下酷如彩虹,因而取名“飞虹桥”。这座白玉桥与“荷花仙子”交相辉映,动静结合,美不胜收。
东湖水面宽广,是龙舟竞赛的理想地方。划龙舟,在贵港已有两千年历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里便人山人海,观看龙舟比赛。1988年广西全区龙舟赛、1990年全国第五届“屈原杯”龙舟赛和全国少数民族龙舟调演赛以及1998年广西第九届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赛在东湖举行。东湖具备举办国内大型龙舟竞赛的良好条件。
1963年,贵县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在北隅湖心砌石垒土,建成一个边长20多米的方形湖心岛,在岛上植草种树,栽花置景,铺设石道,如今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曲径通幽,满岛春色。1986年冬,在岛上西面安置翼王石达开铜像一尊,高3.15米,宽1.5米,厚2.5米。翼王面西而立,重现他当年挥师横扫清妖及在四川省大渡河边,为救“三军”而昂首就义的英雄气概。
东湖西隅是东湖公园,建于1930年,满园古木参天。新中国成立后,东湖公园逐年改建和扩建,设施日臻完善。园内东面湖边,建起水泥钢筋结构的船楼两层,长30米,高12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形似轮船,设计新颖。船楼边有座游泳池,池边备有各种各样的电动游艇数十艘,供游客乘坐荡湖,饱览湖光水色。在湖湾荷池西隅,建成了儿童乐园一所,配置有自动自控
旋转飞机、小火车、小汽车、碰碰车和滑梯、秋千、转椅、大象、跨栏桥等十多种娱乐设施设备,供少年儿童尽情玩乐。园中人行道四通八达,全部建成混凝土路面。空旷场地大部分种植青草,铺砌各式地砖,增加了多处花圃、花带和各色各样的盆景。古老的大树均瓷砖圈围树根,摆放石桌、坐椅。如今,整座公园到处花香鸟语,流光溢彩。每天清晨,人们纷纷来到园内开展各种健身活动,乐此不疲,流连忘返。喜爱钓鱼者,也常在湖边垂钓,自得其乐。
东湖公园文物众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都很大。
翼王亭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建,八角形砖木结构,重檐琉璃瓦盖顶,高9米,宽12米,亭内施兰花板,四周砌八条圆柱,高4.5米,刷红色。东面两圆柱有原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佑任题书的对联:“田畴历史卢龙塞,锦里馨香丞相祠”;有原
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题书“还我河山”的横额。西面两圆柱有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白崇禧题书的对联:“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石达开纪念碑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建,高二丈余。碑身西面镌李宗仁的碑文题字,东面镌当时任
国民党中央副总裁汪精卫的“太平人杰”题字和原国民政府司法院长居正的题词:“欲饮黄龙血,人头作酒杯。破家还汉业,揽辔铁群才。羽翼原无黍,豆箕实可哀。蜀山稚不逝,魂魄好归来。”
翼王祖墓碑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编修《贵县志》时,在翼王石达开家乡石马山中发现该碑,后运回县城置立园中,加建碑座,高一丈,宽三尺。东面嵌翼王祖墓碑,南面镌刻国民党元老胡汉民题诗。翼王祖墓被清廷破毁,墓碑被抛弃在石马山草丛中,埋没了70多年。经磨挲后,碑文尚现。碑面正中刻“十三世清显妣谥慈俭石门黄氏老孺人之佳城”字样,右旁刻字为“道光二十年孟冬月吉旦日立”,左旁刻后裔36人的名字,曾孙中有达开、祥开等人。该碑的发现,证实石达开是贵县奇石乡那帮村人,从而解决了我国史学界,长期争论翼王籍贯的问题,为研究太平天国领袖人物石达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鼎建渡船碑1979年冬,贵县奇石公社“石达开资料调查组”在该社福田、六马大队范围内,发现该碑。碑名《鼎建渡船碑记》,道光二十年春立。1986年,贵县人民政府将该碑运回县城,在翼王亭南侧建立碑座,嵌上碑记石三块,还嵌有贵县人民政府对碑记的说明。根据《碑记》文字内容,证明石达开家庭属中资,石族无人参与“主缘”之类职事,与《旧志》记载相符,澄清了石达开身世的是非。因此,《鼎建渡船碑记》是考证翼王家世的重要历史依据,极为珍贵。
现状
东湖及东湖公园属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保护区,是人们休息娱乐的重要活动场所。中共贵港市委和
贵港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东湖的保护与利用,制定了开发利用东湖规划,并已着手东湖整治工作,几年之后的东湖将更加美丽,更加吸引天下游客,更好地推进全市文化旅游事业迅猛发展。
!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