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从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通过军事征服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在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对被征服地区的态度、对帝国的管理方式以及亚历山大的征服目标等等,无不体现在其东方政策上。亚历山大的东方政策以其征服路线为纲,分为四个阶段:从
小亚细亚到埃及为泛希腊复仇政策宣传阶段、从
美索不达米亚到
波斯波利斯为东方政策的转折阶段、在中亚和北印度为“亚洲之王”阶段、西归途中为专制君主阶段。
从小亚细亚到埃及这一阶段,亚历山大打着报复波斯、解放希腊的旗号在小亚细亚的占领城市推翻僭主、建立民主,进行了泛希腊宣传,极力为这场侵略战争塑造正义性;从美索不达米亚到波斯波利斯,亚历山大在高伽美拉战役中大败大流士,并以一种异乎寻常的方式——将波斯波利斯付之一炬,宣告了波斯帝国的灭亡和复仇战争的结束;在中亚和北印度,鉴于地形和气候的特殊性以及客观形势的变化,亚历山大采取了与当地权贵合流的
政策,为实现亚洲之王的野心奠定了基础;在西归途中,为了强化个人的绝对权力,亚历山大的东方化倾向更加严重。在军队中,亚历山大大量招募东方人入伍,并给予他们较高的职位;在礼仪方面,亚历山大大力仿效波斯帝王。同时,在苏撒举行了马其顿人和伊朗妇女的大型集体婚礼;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借着东方人的支持,镇压了马其顿军队在欧皮斯的暴动。
东方政策的实施,为亚历山大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西归途中种种迹象表明,亚历山大的王权已经大大强化,他已经由原先的
马其顿国王变成了帝国的专制君主。
鲁尔危机使德国的政治经济迅速濒临崩溃。但是,鲁尔危机后国际局势有利于德国的转折。美国重返欧洲,通过插手德国赔款问题开始干预欧洲事务。法国出兵鲁尔,在经济上损失惨重,且遭到国内外舆论谴责。英法矛盾尖锐,英国开始联合美国压制法国,两国开始有效地贯彻扶德政策,法国也开始寻求对德和解,拉拢德国。此外苏联更日益倾力于在《
拉巴洛条约》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外交上争取德国,以阻止德国被拉入西方反苏阵营和加强苏德多方面的合作。
施特雷泽曼的外交就是要利用有利的国际背景,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危局和挣脱
凡尔赛体系的束缚、重整实力和恢复往日大国地位。采取了以和解为途径的手段,以东西方两面外交为原则,又以西方为重心的外交战略。充分利用西方战胜国与东方苏联的矛盾对立。头等重要的是谋求英美支持及与世仇法国和解,使德国返回西方阵营,重取往日地位。维持发展对东方苏联由《拉巴洛条约》开创的合作关系则是次要的。尽管置东方政策于次要地位,但并未忽视德苏关系,因为战败德国在经济、军事及对付波兰和收回东部领土等方面也需要苏联的合作。
东方政策在施特雷泽曼的外交总战略中虽然处于次要地位,但基于复兴德国的种种现实需要,施特雷泽曼始终未忽视并逐步加强了对苏合作关系。在1926年《德苏中立条约》签订前,施氏对苏外交表现得“缺乏热情”、“小心谨慎”,其东方政策明显地反映了辅佐德国对西方外交的一面。而后阶段的施氏对苏外交则显得较积极果断。东方政策作为施氏整个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突出反映了其外交的现实性和独立性,对战败德国的迅速复兴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并在客观上也极为有效地支持了社会主义苏联,以及有利于“整个欧洲减轻战争威胁和维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