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漏河属
季节河,发源于
淄博市博山区镇门峪东南
青龙湾,穿过淄川区东、西牛角石屋村,至西石门村南入章丘县境。沿章(丘)淄(川)边界北行,流经阎家峪乡弓角湾、普集镇
杏林水库,至
相公庄镇寨子附近龙湾头注入漯河,全长34.4公里,河床宽10至 30米。主河流经章丘县阎家峪乡、普集镇,至相公庄镇寨子村南龙湾头,以下称漯河。全长30公里。其在章丘市境的支流有:
漯水源、小岔河、芙蓉沟、干河(石河)、海泉河、红石子河、磨盘河。流域面积346平方公里。流域内现有主要泉池18处,现状不详和已湮失泉池2处。
漯水源
俗称苇湾子泉,在阎家峪乡小辛庄村东里许的石砌
洞窟中。洞券门上石额枋镌“漯水源”三字。水自洞壁岩缝流出,经洞口西流约20米,汇入50米长、10米高石坝拦截的大水池中。池水碧绿,水满漫溢。流至淄博市淄川区西牛角石屋村西,入东巴漏河。洞门前有一古柏,胸围1.9米,枝叶繁茂,笼荫吐翠。
响水泉
在
阎家峪乡响水泉村南侧,村以泉名。泉自南顶盖山阴石崖下流出,注入石砌大方池,清澈见底,池底绿藻茵茵。水经暗渠向北伏流20余米,泻入光绪四年凿就的一小方池中,然后自溢水口流下,穿村绕屋,汇入东巴漏河。此泉水势颇佳,久旱不涸。因常年涌流,哗哗作响,故名。
双水泉
在阎家峪乡双水泉村西南侧石崖下。水自崖壁两个岩孔中流出,汇入池中,故名。泉水清冽甘美,常年不竭,供村民饮用。池中绿藻浮动,池水盛时溢出,沿山溪漫流。
高漉泉
在双水泉村西约1.5公里处的山崖下。水自岩缝流出,积于长10米,宽7米,深6米的石砌方池中。水质清澈甘美,终年不涸。
龙藏泉
在阎家峪乡赵八洞村南,龙藏洞口东北约30米处。常年不竭,供村民饮用。
七女泉
清道光《济南府志》著录,称:“在章丘县(指县城,即今绣惠镇)东南四十里阎家峪。县志云久旱不涸,北流入獭河。”今况不明。
圣水灵泉
在官庄乡朱家峪村南,胡山东麓山腰石砌拱形石洞内。清道光《济南府志》著录,并引《章丘县志》语:“泉出山半,流入石井,不溢不涸,祷雨辄应。”今水自洞底岩缝流出,积于池内。洞门石额枋镌“圣水灵泉”四字,门旁原有石刻楹联“祈数滴渊潜散长空而成时雨,保万家烟火借斯泉以度丰年”,均为清代人黄炳题书。今石刻楹联已不存。石洞之上有龙王庙等古建筑遗存。
西园半井
在胡山北麓笔架山西侧峪中。这里,青山环抱,溪流纵横,花果满山,林茂谷幽,人称“西园”。峪中南北向有3个井形泉池。南首之泉原为自然池,仅有半人深,水盛常涌;几经修建,今池深约2米,内阔外窄,已湮于长44米,宽20米,深6米的蓄水池中。水盛时,池水由北壁溢水口流出,沿山沟汇入山村水库。
坛 井 在官庄乡朱家峪村街旁。石?池壁,口小内阔,因状如瓷坛得名。池壁岩缝多处涌水,平时用担杖打水,盛时躬身可汲,为村民饮用水。在周围20米范围内,原有7座石桥(今存6座),人称“坛井七桥”,为村内一景。
长流泉
在朱家峪村东南崖壁上,南北并列两个拱形石洞,洞口朝西,壁上嵌清光绪年间《修长流泉碑记》。水自石雕兽口流出,跌落于洞内方池中。水盛时从池岸溢出,沿山溪流淌,夕阳映照,银光闪烁。
长寿泉
在朱家峪村南首,因泉边多有长寿老人得名。为自然山泉,水自岩隙涌出,沿小溪汩汩缓流。溪旁石径蜿蜒,花木丛生,景致清幽。
双井泉
在朱家峪村街旁。为石?井泉,池长1.4米,宽1米,中架条石板,分隔为两眼井口,故名。池水澄澈甘冽。盛水时节,溢出池岸,沿街漫流。
水泉
在东岭山南麓,普集镇水泉村西峪沟内。此处水势颇佳,呈“品”字形布有3个边长各10米左右的石砌方池。西为主泉,池形略大;东边二池南北并列。池水碧透,久旱不涸。水自池周石隙溢出池外,顺峪沟流下,汇于300米外的水泉水库内。泉旁山崖亦四处流泉,崖头松柏滴翠。北望东岭山(茶叶山),巍峨葱郁,气象苍茫。
龙泉
在普集镇龙王寨村东河谷中。呈井形,水深3米。清澈甘冽,常年不涸。在其南约40米处,东西向还列有二池,西池石砌,东池为自然水塘,均四季泉涌。水从池壁溢出,汇为小河。河岸杨柳笼荫,古槐苍翠。乡民临河洗浣,水中鹅鸭戏游。昔日泉畔建有龙泉寺,今已倾圮无存。
井泉
在普集镇井泉村东侧,西距龙泉三四百米。原为石?长方形井泉,旁连石桥。60年代扩建为边长18米左右的水池,泉湮于池中。村民又按原样在水池东北岸砌一泉井。盛水时,池水外溢,沿山峪漫流。
玉泉
在东岭山南麓,普集镇小辛村(原称玉泉村)东,泉子沟西侧。呈井形,块石?成,水自池壁岩缝流出,常年不涸。玉泉东北10余米处又有一泉。石砌长方形池,水自池壁岩缝流入。水池北连三面陡崖的自然水湾,湾底水涌,多有水泡上蹿。
砚池泉
在普集镇池子头村中,原高家祠堂西侧。清道光《济南府志》著录。古时,文人学士常聚集泉边,洗砚赋诗,切磋学问,故名。泉池颇大,以石砌岸,长40米,宽20米,深3米。东岸护以石栏,西池壁嵌清咸丰年间“翰墨池”巨字石刻。池中青萍浮动。昔日水盛,池中蓄鲤。今久旱干涸。
古海泉
在普集镇海套园东村的东南隅。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称:“泉源百出,南流入獭河。”今况亦然,在村民房屋墙下和临近的小河沟沟边、沟底,散布着许多泉眼,水常年不断,量较丰,汇为小河,向南流淌约百米,被拦截为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大水塘,可资灌溉。水塘南侧石坝留有溢洪道,水盛时经此泻入村南小河,流入漯河。
会英泉
在池子头村东,济青公路南侧。昔日泉水旺盛,泉旁有马鞍桥、关帝庙,庙前古柏笼荫。本世纪50年代庙毁,古柏亦遭伐,泉日渐淤塞,今已不复见。
盘泉
旧名南盘泉,清道光《济南府志》著录。在明水城东侯家庄北盘泉寺遗址。平地涌出,四季不竭,西北流入东巴漏河。今池呈方形,深11.5米,水面以上池壁为砖砌,上盖水泥板,置抽水设备,供中国章丘大葱原种场灌溉和职工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