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东岳庙庙会)
北京市朝阳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庙会(东岳庙庙会),北京市朝阳区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东岳庙庙会元代己初见雏形。东岳庙建成后,受到元廷的重视,每年都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诞辰,要派遣官员降香。届时,大都城内的居民都蜂拥到齐化门外,迎接御香。因东岳庙位于齐化门外,是大都通往通州城的要道,因此商贾云集,“漕运岁储,多所交易,居民殷实”,市场的繁荣更是促进了香火的兴旺。元《析津志》载:“是日,沿道有诸色妇人,服男子衣,酬步拜,多是年少艳妇。前有二妇人以手帕相牵阑道,以手捧窑炉或捧茶、酒、渴水之类,男子占煞。都城北,数日,诸般小买卖,花朵小儿戏剧之物,比次填道。妇人女子牵挽孩童,以为赛愿之荣。道傍盲瞽老弱列坐,诸般楫丐不一;沿街又有摊地凳盘卖香纸者,不以数计。显官与怯薛商人,行香甚众,车马填街,最为盛都。”由此可见,东岳庙其时的胜景。明清时期,东岳庙被列入国家祀典,太常寺官员岁时致祭。其庙也屡经修葺、扩建,庙内供奉的神祗也日渐增多,甚至只要是与老百姓生活有关的,统统可以到这里请求解决。故被称作“神像最多,故酬神最易”,民间自发的敬香祈祷活动日甚一日。因东岳庙庙会与人民生活日益紧密,根据人们的需求,庙会的日期也逐渐增加了每年春节期间和每月朔望之日。而由庙会信仰活动而生发的商贸、游艺活动也越发兴盛。
东岳庙庙会延续了数百年,1949年以后中断。20世纪90年代,北京东岳庙以“东岳庙春节文化庙会”为主题,恢复举办了庙会活动,一些传统的庙会习俗得以传承。1997年东岳庙成为北京民俗博物馆
主要活动
东岳庙庙会以北京东岳庙为依托,是集信仰、集市、娱乐于一身的多内涵型庙会。庙会期间,人们祭祀东岳大帝、炳灵公、三茅君、七十六司等东岳神系众神,还专门组织了掸尘会、庆司会、散司会、白纸神帐会等善会来表达敬神之意。此外,还敬奉各种民间吉祥神,祈福攘灾、求子嗣、祛病痛、求吉祥平安,表达各种祈愿诉求。进行各种祈福活动,如摸铜骡,祈求健康平安,买簪花,带福还家,在月老殿栓红线,企盼美好姻缘等等,都寄托了人们在庙会期间对于未来的良好祈愿。各地民间香会云集于此,文会为庙会和香客提供各种义务服务,有掸尘会、净炉会、献花会、供粥会、献盐会、施茶会、放生会、白纸神帐会等,名日繁多。武会献艺,酬神娱人。有秧歌、少林、五虎、开路、太狮少狮、高跷、杠子、小车、中幡等等。香会一般以行业或居住地为单位组建,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规范周全,行善助善。
东岳庙西院供奉有木工行、钟表行、骡马业等各行祖师,各行业也往往于庙会期间举办行业活动,以壮大声势。在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诞辰日,要举行东岳大帝出巡的盛大庆典。届时,鼓乐、旌旗、楼阁、亭彩为先导,舁神驾出巡。紧跟其后的是众香会,身穿彩衣,边走边演,气氛热烈,吸引了不少京城百姓前来观看。巡游所经之路,“妇女满楼,士商满坊肆,行者满路。”出巡之后,香客们还要回到大殿,给东岳大帝进献冠袍、带履等供品,焚香后才算礼毕。然后“导者取醉松林,晚乃归”。
文化特征
东岳庙庙会是北京城区及周边地区民间香会联合组织的重要文化空间。根据现存的会碑资料,北京东岳庙集中了最多的香会组织。东岳庙庙会的香会也有自己的特色,如庆司会、散司会、白纸神帐会、精忠圣会、山东掸尘老会等都是与东岳庙属性直接相关的独特香会以及与行业有关的马王老会、鲁班圣会等。庙会期间,香会中的文会义务服务、行香走会,武会展示技艺,共同形成了具有神圣性的活动展示空间。
东岳庙庙会具有地域性,是北京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写道:“至于都门庙市,朔望则东岳庙、北药王庙,逢三则宣武门外之都土地庙,逢四则崇文门外之花市,七、八则西城之大隆善护园寺,九、十则东城之大隆福寺,惧陈设甚多。
东岳庙庙会还具有集市性。据东岳庙的道士傅洞李介绍,清末的朝外大街依旧繁华,整条街店肆铺户绵延不断,除生意直接依附于庙会的几家香蜡铺外,还有布店、食品店等各类专营商店。开庙的时候,庙内外都是摊贩。庙外的摊贩摆在朝外大街两侧,向东一直延伸到九天宫、十八狱庙。摆摊的大半都是祖孙父子数世相传,固守一定摊位。开庙时,支棚搭架,陈设市肆。据20世纪30年社会调查统计,东岳庙每年开庙44天,庙会摊位131个,摆在庙内的有卖小吃的,杂货的,花鸟鱼虫的、杂耍的,还有套圈的游戏。庙外有卖木材的、家俱的、食品的、铁器的及日用百货,还有说书的。此外,还有卖簪花的、卖吉祥鱼和元宝的等等。庙会上的小吃有老北京的各种小吃,杏仁茶、茶汤、艾窝窝、扒糕、豌豆黄、糖葫芦等等。除此以外,还有东岳庙自制的名菜,如烧笋鹅,凉饼,有用蒸熟的糯米而加糖、碎芝麻做成的糌粑等。其中最有名的是“雄鸭腰子”和烧羊肉。庙会期间的娱乐也是五花八门,有传统玩具蹬车、噗噗噔,还有看幻灯片、播放录音、拉洋片的、投轮、套圈等等多种多样。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东岳庙庙会以东岳大帝信仰为核心,以祈福文化为重要内容,体现出广泛的群众性,有利于社会和谐气氛的营造。东岳庙庙会习俗中凝结了众多的传统民俗样式,为研究华北地区的民风民俗提供了重要材料。
保护措施
东岳庙庙会作为华北地区庙会之一,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事象。它关系到宗教信仰、商业民俗、文艺娱乐等诸多方面,承载着大量的民俗事象,很早就受到民俗学者的重视。如1924年,民俗学家顾颉刚先生对东岳庙进行考察,1939年叶郭立诚夫人一行调查东岳庙会,以《北京东岳庙调查》为名出版了调查报告。1946年,日本学者仁井田升在对北京工商业进行调查时,重点调查了东岳庙庙会的行会活动。
保护单位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庙会(东岳庙庙会)项目保护单位北京民俗博物馆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为北京民俗博物馆(北京市朝阳区东岳庙管理处)。
社会影响
社会活动
1999年,东岳庙举行了第一届春节庙会,会期为正月初一至初六。
2006年庙会期间,东岳庙庙会首推“请福匾”活动,朝阳区各街乡还举办了东岳庙庙会的首届“东岳庙”杯花会大赛
2012年1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东岳庙举办了东岳庙庙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21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