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
细毛羊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公羊体重100kg左右,母羊体重51kg左右。公羊有螺旋形角,母羊无角,公羊颈部有1~2个横皱褶,母羊有发达的纵皱褶。被毛密,弯曲正常。东北细毛羊原产于东北,是肉毛兼用细毛羊品种。
简介
它是首先用兰布列羊与蒙古羊进行杂交,杂种后代进行横交固定和扩繁,又先后引入前苏联美利奴羊、高加索羊、阿斯卡尼亚羊、斯达夫羊、新疆细毛羊等对其杂交改良后,于1967年育成的品种。东北细毛羊遗传性稳定,杂交改良效果显著,已推广到北方各地。
其外貌特征是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型止常,公羊鼻梁稍隆起,有螺旋形角,颈部有l~2个完全或不完全的横皱褶,皮肤适当宽松,体躯无皱褶,胸宽,背平直,姿势端正,被毛白色,毛丛结构良好,呈闭台型。羊毛密度良好、弯曲正常,细度以64支为主,油汗适中,羊毛复盖头部至两眼连线,前肢达腕关节,后肢达飞节。
产地及分布
松辽平原是东北细毛羊的产地。在黑龙江省主要分布在嫩江、绥化、大庆、黑河等地草原上。全省有东北细毛羊250多万只,最高饲养量近400万只。多年里,不断向省外推广了大批东北细毛羊种羊,对促进
养羊业起到了很大作用。
形态特征
东北细毛羊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公羊体重100kg左右,母羊体重51kg左右。公羊有螺旋形角,母羊无角,公羊颈部有1~2个横皱褶,母羊有发达的纵皱褶。被毛密,弯曲正常。东北细毛羊原产于东北,是肉毛兼用细毛羊品种。它是首先用兰布列羊与蒙古羊进行杂交,杂种后代进行横交固定和扩繁,又先后引入前苏联美利奴羊、高加索羊、阿斯卡尼亚羊、斯达夫羊、新疆细毛羊等对其杂交改良后,于1967年育成的品种。东北细毛羊遗传性稳定,杂交改良效果显著,已推广到北方各地。
公羊有螺旋形角,颈部有1 ―2 个完全或不完全的横皱褶,母羊无角,颈部有发达的纵皱褶,体躯无皱褶,被毛白色,毛丛结构良好,呈闭合型。羊毛密度好,弯曲正常,油汗适中,净毛率为35.0%―40.0% 。羊毛覆盖头部至眼线, 前肢达腕关节, 后肢达飞节, 腹毛呈毛丛结构。
东北细毛羊剪毛后体重育成公羊42.95公斤, 育成母羊38.78公斤, 成年公羊83.66公斤, 成年母羊45.03公斤; 剪毛量育成公羊为7.15公斤, 育成母羊6.58公斤;成年公羊剪毛量为13.44公斤, 成年母羊6.10公斤; 羊毛长度成年公羊为9.33厘米,成年母羊7.37厘米; 细度以60和64支纱为主。屠宰率成年公羊为43.6%, 不带羔的成年母羊为52.4%,10―12个月龄的当年公羔为38.8%。初产母羊的产羔率为111%,经产母羊为125%。东北细毛羊体格结实健壮,耐粗饲,羊毛品质比较好。
品种特性
东北细毛羊体质结实,遗传性稳定,耐粗饲,采食能力很强,抗寒,耐热,抗病,适应性强,生产性能比较高,是一种毛肉兼用型新品种。
东北细毛羊体质结实,体大,匀称。体躯无皱褶,皮肤宽松,胸宽深,背平直,体躯长,后躯丰满,肢势端正。公羊有螺旋形角,颈部有1—2个不完全的横皱褶。母羊无角,颈部有发达的横皱褶。被毛白色,完备合良好,有中等以上密度,体侧毛长达7厘米以上,细度60—64支。弯曲明显,匀度均匀,油汗含量适中,呈白色或浅黄色,净毛率为35—40%。头部细毛到两腿中间连线,前肢细毛到腕关节,后肢至飞节。腹毛长度比体侧毛短2厘米,呈毛丛结构,无环壮弯曲。
饲养
适于舍饲强度育肥,对高营养水平反应敏感,平均日增重>180 g,屠宰率>45%;成年母羊羊毛细度23μm,羊毛长约13 cm,
东北细毛羊适合放牧,冬春补草补料。夏季整天放养,日采食量5公斤左右。冬季日采食0.8公斤,需要适当补饲,以满足营养需要。
价值
东北细毛羊是毛肉兼用型羊,生产性能好,适应性强,耐粗饲省事长发育快,
羊毛品质好,遗传性稳定,与本地羊杂交改良效果好,是黑龙江省养羊业的当家品种。东北细毛羊体格结实健壮,耐粗饲,羊毛品质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