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位于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净月旅游经济开发区卫星路98号(世纪广场南侧),毗邻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和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3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3000平方米,是社会科学类民族民俗专题博物馆。
免费信息
2022年4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向援吉医护颁发“吉游卡”,持该卡,可以携4位家属5年内不限次数免门票游览吉林省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2014年6月29日,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开馆。
建筑格局
综述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占地面积3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3000平方米,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建筑立足地方性,突出东北地区各民族共有的气质,体现了东北地区各民族和谐团结进取的精神。
展厅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设有古代民族民俗展区、近现代民族民俗展区、长春市城市发展史展区。展出形式采用了实物、图表、沙盘、场景复原等传统展出方式及电子模拟、影像合成等现代技术等手段。陈列内容体现了东北民族学、民俗学最新研究成果。
《古代东北民族民俗展区》:该陈列展示东北民族源流与历代建制及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东北地区从20多万年前开始,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活,经过
石器时代,至
先秦时期已有民族见于文献记载,中原人口也开始成批向东北迁移。
汉唐之间,众多民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迁徙演变,其中几支主要民族还先后建立了颇有特点与影响的政权。与此同时,中原政权对东北地区的郡县管理和统治也在不断加强。
辽金两代,由东北民族建立的政权发展为统治中国半壁江山的北方王朝。元、明、清三朝,天下统一,全国各民族大交流,大融合,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该展区按历史年代划分十个部分,展示了不同历史年代的东北地区民族形成、发展、演变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近现代东北民族民俗展区》:经过二千多年的发展,经过无数次的分化与聚合,东北地区的民族数量不断减少。到了近现代,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十几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这十几个少数民族是: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俄罗斯族。其中满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锡伯族是由历史上的东北民族直接发展演变而来;回族、柯尔克孜族系从中国国内其他地区迁徙而来;朝鲜族、俄罗斯族则是自国外迁入。这些民族世代生息、繁衍、劳动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他们创造了极富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这种传统文化,通过他们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表现出来。具体就是有各种社会组织、劳动方式、经济形态、技术特点、操作表现、宗教信仰、年节风俗、人生礼仪、各种赛会、民间文学、艺术活动等等。正是这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构成了东北地区民族风俗的总核。东北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东北民俗也同样是中华传统民俗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东北民族文化和东北民族之民俗是东北地区古今民族发展的源泉,也是民族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更是区分东北地区民族同祖国其他地区民族的显著标志。本展区对东北地区的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伦春、鄂温克族、赫哲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俄罗斯族每个民族的形成、发展、演变、分布、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文化宗教进行了陈列。
《长春市城市发展史展区》:该陈列共分七个单元,对长春市城区的形成、发展、演变,人口与经济的变化,重要历史事件,文化演进,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等方面进行了陈列展出。
《东北代表性行业作坊展区》
1.铁匠铺
过去东北的村镇中都有铁匠铺,也称“铁匠炉”。铁匠铺中有与风箱相连的洪炉,要锻打的铁料先在炉火中烧红,再放于砧子上,由师徒合力打造成型。锄、镐、镰、耙、门环、马掌等老百姓常用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具以及刀、枪、剑、戟等冷兵器,无不出自铁匠铺。
2.钱庄
钱庄是明代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信用机构,亦称票号、钱店,是银行的雏形。唐代,城市里出现了经营借贷业务的质库和替人寄存、保管财物的柜坊,可视为钱庄的前身。明代前期,官府放开货币流通,经营银钱兑换的钱庄应运而生。至明末,钱庄还发展出存款、放贷、汇兑等业务,且兼营米、布买卖。随着钱庄的迅猛发展,各地还出现了钱庄的行会组织,其中以晋商票号最为著名。中国直至清末才出现真正意义的银行。钱庄在促进商业发展、密切各地区间经济联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设有1000余平方米专题陈列展区,有多家单位或个人收藏爱好者在此举办专题展出。
馆藏文物
综述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馆内藏品来源系通过民间征集和捐献方式取得。据中国博物馆志显示,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现有民族民俗类藏品13000余件。截至2019年末,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馆内藏品数量达45000件/套。
重要藏品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馆内重要藏品有鄂伦春族狍头帽、赫哲族马哈鱼皮上衣、满族缎面提花旗袍等。
文化活动
科学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设有学术委员会,对馆藏文物、陈列设计等方面开展综合性的科学研究,科研队伍由馆内专业研究人员、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及聘任专家学者构成。
宣传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通过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介绍博物馆的大型展览及重要活动,承担对社会的信息传递和文化教育职能,是吉林省中小学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对东北民族民俗学研究的实习基地,专家学者对东北民族民俗问题的研究基地。
所获荣誉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
机构设置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历任馆长为李平等。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单位性质是全民事业。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经费来源是自筹。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馆内设有综合办公室、藏品研究部、陈列研究部、保卫部。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20人,其中馆长1名,副馆长2人,各部门负责人各1人。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馆内有纪念品、小食品销售。
截至2019年末,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数量达3.01万人次。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净月旅游经济开发区卫星路98号(世纪广场南侧)。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六9:00—16:00。
门票价格
(1)成人50元/张;
(2)大学生和省外中小学生及未成年人,60岁至70岁老人,吉林省内少数民族凭有效证件30元/张(有效证件包括学生证、学校出具带有公章的证明、身份证、护照);
(3)现役军人、70岁以上老年人、残障人士、吉林省中小学生、
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凭有效证件免费(吉林省中小学生的有效证件包括学生证、学校出具带有公章的证明、身份证、护照、户口本);
(4)1.4米以下儿童免费,必须有成人陪同参观;
(5)东北师大的教职员工、学生、离退休职工凭有效证件免费。
交通路线
公交:乘坐公交车167、170、102、334、335、336、337、338、339、341、342、343、345、346、347、348、349、350、160路至世纪广场站。
自驾:长春市——人民大街——南四环路——卫星路——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