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即东北民系(这一概念不适用于
东北地区的全部居民),而东北地区另有其他民系,例如胶辽民系,冀鲁民系等。
“东北”一词,起源较早,《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
东北地区地处中国东北方向,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
东北地区地理上地势平坦,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低山丘陵,被西侧
大兴安岭、北侧小兴安岭、外兴安岭、东侧长白山系、西南燕山山脉环绕,形成东北相对孤立的地理单元,近现代独特的发展轨迹,给东北人群体打上异于其他汉族民系的深深烙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最初东北经济痛苦的挣扎中,东北人越发体会到自身思维、行为方式与他们口中“南方人”的差异,深陷地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孤立,形成东北人超越省籍的共同地域身份认同感。
民系是民族下的次级概念,有人亦引申“民系”的概念,用来指同属一地区有相互认同的人,不一定需要满足符合内部语言、文化、风俗相同的要求。不过这种引申的“民系”概念使用得较少,一般称为“某某人”而不是“某某民系”,如“江浙人”、“东北人”等。民系”一词在用于汉族时,基本上只运用于广东、福建等省内各族群语言、文化、风俗等差异较大的地区,因此东北的汉族不能叫东北民系,并且东北还有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民族2000多万人口,东北56个民族人口都是东北人,而不是东北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