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吉问牛
汉语成语
丙吉问牛(拼音:bǐng jí wèn niú)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班固汉书·魏相丙吉传》。
成语出处
汉·班固《汉书·魏相丙吉传》“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丙吉问牛”。
成语故事
丙吉是西汉时汉宣帝的丞相。有一次,他带着几个随从,坐着马车,外出办事。有一群人在互相斗殴。那些斗殴的人听到丞相来了,吓得一哄而散。丙吉似乎对斗殴的事件漠不关心,他挥挥手,叫车夫继续赶路,别理会斗殴的事。
于是,车夫继续赶车前行。马车刚出城不久,丙吉看到一个农民正赶着一头牛往前走,那牛步履蹒跚,一面走,一面不停地喘气。他马上让车夫把马车停下来,对一个骑马的随从说:“你去问向那个农民,他赶着牛已经走了多少里路了,为什么会不停地喘息?”
坐在丙吉身旁的一个官吏对丙吉的举动很不理解,问:“大人,古时候孔子遇到马厩失火,他只问伤人了没有,不向马是否受到损失。大人刚才对斗殴的人视若不见,现在看到一头牛吐舌嘴息,却特意停车询问,不是有点重畜轻人吗?”
丙吉听了,回答说:“你错了!丞相是国家的高级官员,他应当关心的是国家大事,对小事就没有必要件件都亲自过问。刚才街上百姓斗殴,那应该由长安令、京兆尹去处理。而问牛的事情就不同了,现在还是春天,照理天气还不应该太热。如果那牛是因为天太热而喘息,那么今年的天气恐怕不太正常,农事就会受到影响。事关国计民生,所以我很担心,才停车询问。”
属吏听了,十分佩服。这时,那个随从已经问明情况回来票报说:“大人,那牛主人说那是头病牛,而且已经走了好几十里路,所以累得直喘气。”
丙吉听了,这才放心地让车夫继续前行。
成语寓意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什么工作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本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管,没做好,是失职渎职,而越自己的职责范围多管了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的事情,是越权。成语告诉人们,做人和做事,都要分清大小、轻重、缓急、内外。然而对于丙吉问牛,现代人见仁见智。有人赞扬丙吉的做法体现了高管的本质,也有人认为丙吉的解释是强词夺理。但人们都承认,高管应当抓大事,这是毫无疑问的。后代的大臣基本上也都能遵循这一规矩。例如,史书号称“吕端大事不糊涂”,就是丙吉的宋代版本。所谓“鞠躬尽瘁”,强调的是尽职守责的精神,而不是高级官员应当事无巨细一把抓。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丙吉问牛”(丙吉:西汉丞相)指看到牛的异常,想到气候变化。赞誉官员关心百姓疾苦。主谓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卷五·论书一》“玉局如丙吉问牛,能持大体;端 明如子阳据蜀,徒饰銮舆,山谷如梁武写经,心仪利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1 16:30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