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六岁能文,援笔立就。或戏之曰:一杯水怎汲千层浪?应声曰:半勺土能筑万里城。闻者惊异之。九岁时受知于学使惠士奇,称为神童。弱冠登贤书。
乾隆元年(丙辰,1736)成
进士。谒选授江西
建昌县知县。捐俸设修江书院。公余集诸生评文论道,亲自丹黄,定甲乙,如训子弟然。由是文风日盛。甲子
秋闱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涖任五载,小心勤慎,洁己爱民,境内晏然。以母老乞归,创祀田、修祖祠,族人感赖之。卒年四十有四。
人物生平
丘元遂(1712—1755),字体乾,号健庵,百侯镇侯南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异常,年甫四岁,就已读完《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千家诗》等启蒙课本,多才善对,人称神童。
六岁时,他随父就读于邻乡。某日傍晚,有一位老妪来访其父,适父外出,问何事?妪曰:“昨晚我女儿在家分娩,得一男孩,母子二人均平安。想请你父写一信给我外地之女婿,速寄款回来。”次日乡妪再来,其父已在,妪重述前言,父曰:“可。”正欲执笔,见桌上元遂已写好一首打油诗,父看后笑对老妪说:“我儿已给你写就,可将此诗寄出即可。”
诗曰:“岳母写信贤婿知,昨夜你妻生娇儿;母子二人都平安,赶快寄钱买鸡墀。”此事轰动乡间,传为美谈。
九岁时受知于学使,学使见其年小聪明,应对自如,戏之曰:“ 一杯水怎汲千层浪?”他应对曰:“半勺土能筑万里城。”闻者皆惊异之。
一次,他在梅河古榕荫下游水,把衣服放在岸上。村人路过见之,故意将他衣服挂在古榕树上,他因年小无法取下,那人戏谓元遂曰:“若你能即景作一对,我便为你取下。”元遂随即诵一对:“千年古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真可谓即景绝妙之对!
又一次,外公面对其曰:“嫩豆初生,合掌拜天求雨露。”元遂即答:“老禾当割,低头伏地怕风霜。”外公闻后赞赏不绝。
自是后,长辈常以诗对相戏。某日,其舅特邀元遂赴宴,母为其更衣换新鞋,故迟到。其舅已在门外等候,见其来迟,戏曰:“急水推沙粗在后”,其即对曰:“风车绞谷瘪先行。”已开宴,元遂取汤,因人小,只能站在板凳上取。其舅再戏曰:“鸭嫲氽水,屎笏(即屁股)控控控上天”,元遂不示弱,对曰:“羊牯上岗,核卵(即睾丸)拖拖拖落地。”大家哄堂大笑。其舅暗赞其才之捷,乃佯怒曰:“碗中鲤鱼,何以兴风作浪?”元遂亦佯气曰:“盏上灯火,可烧万里江山。”
他十三岁考秀才时,看见路旁花朵甚美,顺手摘了一朵,适遇主考官前面走来,他不好意思地把花藏入袖口。主考官笑曰:“小童生暗藏春色”,他即含笑对曰:“大宗师明察秋毫”。打锣报喜的人来了,他还在门口塘边与一群小孩玩烧窑的游戏,他把手拍干净问:“是我的报锣子么?”
他廿五岁(乾隆元年)中进士,选授文林郎江西省建昌县知县、德安县知县,乾隆甲子科江西乡闱同考试官,在他任职期间,曾捐薪俸建成“修江书院”。因此,当地文风日盛。元遂任职五载,不但为地方培养了不少人才,对工作小心勤谨,爱民若子,他所管辖的地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受到当地百姓好评。
后来他因母老乞归,回到家乡,协助地方做了不少好事。如修祖祠,为始祖祠作序,创祀田(自捐银壹佰元)等,得乡人尊崇和信赖。可惜,他只活到四十四岁就逝世了。
元遂当知县后,为官清正廉洁,故家中祖居仍破漏不堪,未曾新建。元遂死后,昔日江西修江书院之学子多已为官,因念其生前勤奋教诲,一生为民之功德,特集资为其家乡(今侯南坪头)建一“进士第”,名曰“聿修堂”,并塑铸一丘元遂小型铜像,以为永远纪念。其铜像一直流传后世,直至1958年被收购古董者购去。
元遂自幼颇得舅父母之喜爱。他逝世后,其舅父母为其外甥建一“进士第”,堂名曰:“厚基堂”。故两座进士第皆系别人所建。
丘元遂的后裔现在大部分侨居美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多从事商业或种植橡胶,还有一部分在国内汕头、广州、番禺等地工作。在国内外的后代中,博士、学士、高级会计师、经济师不乏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