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
1992年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发起的节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拍摄、宣传促进精神发育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1996年9月10日,卫生部印发《关于开展1996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卫医康发〔1996〕第79号),要求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2001年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精神卫生年。
设立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能够为其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
当前(2009年),精神卫生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发育障碍患者,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而在大多数国家中,只有不到2%的卫生保健资金用于精神卫生,且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者、半数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和四分之三的滥用酒精导致精神障碍者无法获得简单、可负担得起的治疗或护理。此外,在世界范围内,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精神发育障碍疾病已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影响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
设立宗旨
为了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的研究认识,计划10月10日前后在全国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随后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将每年的10月10日作为特殊的日子:提高公众对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的10月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历年主题
·199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积极的形象,积极的行动
·1997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女性和精神卫生
·1998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人道主义和精神卫生
·1999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卫生和衰老
·2000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200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0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创伤和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200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抑郁影响每个人
·200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200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2006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200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与和谐社会
·2008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2009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1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 心理和谐健康
·201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201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
201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
201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201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仍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2016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共享健康资源,共建和谐家庭
2018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
2019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
202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
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
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
202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202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疾病治疗
疾患统计
据专家介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精神发育障碍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精神发育障碍疾病像感冒一样普遍。令专家异常担忧的是,我国精神发育障碍者已达1600万人,接受治疗的人数却只占全部病人的20%,八成病人缺乏治疗。除了经济原因外,很多精神发育障碍者和家属没有认识到精神发育障碍的病因,或者害怕受到世俗偏见的歧视,讳疾忌医。专家特别提醒:精神障碍要积极治疗,不妨告诉自己:“我只是情绪感冒,现在很痛苦,但治疗一下就会好。”
对症治疗
抑郁症是神经精神发育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国外抑郁症的发病率最高的可以占到普通人群的10%左右,并且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但同时,抑郁症又是一种危害性相当大的慢性疾病,而且致残率高。精神卫生专家指出,有效缓解压力是预防抑郁症的最有效措施。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持续性疲劳和内在动力缺乏、精力减退。抑郁症患者通常会感到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生不如死等。统计显示,在我国每年以自杀方式结束生命的20万人中,有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家就抑郁症的诱病因素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心理科主任李冰:“一个是平常的压力不能及时缓解,再有急性的应激事件,比如突然的亲人失去,或者是一些灾难性的事件都可能造成抑郁。另外,抑郁症在一些年龄段也容易发生。很多妇女在生完小孩以后特殊的代谢阶段可能容易得,还有在更年期这个阶段也容易发生抑郁症。”
专家论症
如果不重视早期干预,病人很可能会发展成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疾病。只有及时缓解压力,才能有效避免抑郁症。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心理科主任李冰:“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我们建议大家在遇到一些压力的时候尽量能够想办法释放自己的压力,比如说找朋友聊天,实在觉得压力大,不妨找心理医生倾诉,做一些户外运动或者是体育活动,遇到压力及时缓解,在压力中更好的适应,这样不容易患精神障碍疾病。”
平时比较容易烦躁不安的人,要提高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并进行适度的放松训练,稳定自己的情绪。一旦出现心理不适症状,应及时找心理医生咨询求治。
心理测试
世界精神卫生日:测测你的心理健康吗?
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发出通知,明确今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要求各地在10月10日前后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保护和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没有精神障碍并不代表精神完全健康,事实上一个人一生中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精神卫生问题,最普通的例子如自卑,最极端的例子如自杀。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但是,出现精神卫生问题不一定等于有精神障碍。
据介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精神障碍、失眠症、抑郁症等。还有一些称为不良心理行为问题,主要有自杀、酗酒、吸毒、适应障碍和儿童少年期行为问题。
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人都处在心理亚健康状态,你的心理健康吗?来测试下吧!
测试一
请回答:“是”或“不是”
1.有些人或事是否很容易让你不开心?
2.有人对不起你,你是否超过半年还耿耿于怀?
3.你是否一路上对那个在公共汽车上或地铁里碰了你却不道歉的人很气愤?
4.你是否经常不想跟人说话?
5.你在做重要的工作,是否觉得旁人的说话打扰你,让你很烦?
6.你是否长时间地分析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某一行为?
7.你是否经常觉得别人看不起你?
8.你是否常常情绪不好?
9.你与别人争论时,是否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嗓门,导致声音太响或太轻?
10.你是否习惯于自言自语?
11.别人不理解你,你是否会发火?
12.是不是看喜剧片、听笑话也开心不起来?
13.是不是常觉得有人作弄你?
客观的回答上述问题,如果答案多为“不是”,那么恭喜您,目前您具有健康的心理,假设答案多为“是”那么,要提醒您要格外小心了,您的心理可能已经出现问题,影响到心理健康。若通过上述问题,您已经发现问题所在,应及时改善。
测试二
问题:如果本世纪最壮观的流星雨将会来临,你会选择在哪里看这场流星呢?
A、海边
B、山顶
C、草地
D、屋顶
心理解析:
选择A的人:对你来说,当生活中出现挫折或者失败的时候,最好的安慰是爱情。所以,找到真心相爱的人,是你追求成功的同时必须要考虑的。
选择B的人:你是一个很乐观的人,相信再大的问题都会过去。对你来说,拥有一帮能够倾吐苦水的朋友是最重要的。
选择C的人:你有些喜欢用幻想来排解压力和焦虑。这样的排解可以顶一时之需,但从长远来看,你还需要自我成长、锻炼自己应对现实和挫折的力量。
选择D的人:你通常喜欢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让工作占据你大多数时间,这样的你比较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问题。所以,你最需要的,是扩大社交圈,融入群体之中。
世界纪录
最多人同时使用虚拟现实设备(多场地):2018年10月10日,逾2,000名公众参与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宣传活动,并打破“最多人同时使用虚拟现实设备(多场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吉尼斯)
相关活动
2024年10月,在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202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宣传活动正式在京启动。此次活动以“如果情绪是本书”为主题,通过医学与文学的跨界合作,以文字和书籍作为载体,激发公众对自身情绪和精神健康的关注,并同时呼吁关爱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群体。
2024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歌曲《心若无尘》由三位知名音乐人杭异凡、李毅杰、邓典果演绎,以年轻人的口吻和方式述说各自在成长道。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3 10:38
目录
概述
设立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