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是由王义桅编写的
图书。
该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一带一路”时代的全球化、文明、战略、经济、政治、外交逻辑,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所展示的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该书还认为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而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所倡导的“五通”之精髓,正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弯道超车、变道超车和共同复兴,开创包容性全球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在《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一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一带一路”时代的全球化、文明、战略、经济、政治、外交逻辑,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所展示的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
在王义桅教授看来,“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即便是
互联网基础设施也是如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固网宽带平均速率普遍在10-20Mbps,移动宽带平均速率普遍在3-8 Mbps,且价格昂贵”。
中国有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正是因世界面临的种种不平等,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幅压降物流成本,加快货物流动速度,才能真正让贫困地区通过大幅改进的基础设施实现与世界接轨。或者说,只有让贫困地区的人们有能力参与到全球化活动中来,他们才可能真正从中受益,全球化才可能因此而实现“普惠而均衡”。
王义桅并不认为“一带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简单复制,也不认为这一倡议就是输出国内过剩产能。相反,他认为这一倡议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现代化改造,目的也不仅仅是打通输送商品的通道,而是在于“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所代表的互联互通”,通过交流发展融合,相互促进,从而构建培育全球化时代新的发展集群。另一方面,国内虽然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中国商品正在快速摆脱低端形象,也就是说竞争力越来越强。中国商品和技术的输出,非但不是对落后产能的消化,而是帮助落后国家和地区实现弯道超越。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欧盟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兼任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察哈尔学会、春秋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新疆师范大学及塔里木大学客座教授。先后担任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中国驻欧盟使团外交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出版专著《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简体中文、繁体中文、阿、英、韩、德、波、土、印地、日等文版,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第十一批学习书目)、《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中英文版)等12部,合著《天命:一种新的领导型国家的诞生》,译著《大国政治的悲剧》等3部;主编“中国北约研究丛书”(10卷本)、《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在《中国社会科学》、《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学院年刊》等15个国家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求是》、《人民日报》、《欧洲的世界》等国内外媒体发表时评700余篇,接受CCTV、BBC等国内外媒体采访1000余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香格里拉对话会、慕尼黑安全会议等国际论坛500余次。
1. 世界经济中心千年后回归东方
2. 西行漫记 2.0
3. 「一带一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1. 起:中国化的全球化
2. 通:互联互通
3. 达:全球化的中国化
1. 全球化 1.0:东西互鉴
2. 全球化 2.0:西方中心
3. 全球化 3.0:包容天下
1. 文明的复兴
2. 文明的转型
3. 文明的创新
1. 时间空间并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
2.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3. 21世纪的「隆中对」
1. 国内一体化
2. 双环流
3. 合作共赢
1. 弯道超车
2. 变道超车
3. 共同复兴
1. 共商:利益共同体
2. 共建:责任共同体
3. 共享:命运共同体
1. 「一带一路」的名与实
2. 十大认知风险
3. 「一带一路」的辩证法
1. 起:战略对接
2. 合: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
3. 分:开发第三方市场
1. 可分享──共赢主义
2. 可持续──均衡发展
3. 可内化──落地生根
1. 「一带一路」的正当性
2. 「一带一路」的逻辑与智慧
3. 「一带一路」的路线图
1. 「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
2. 中欧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
3. 柬埔寨对「一带一路」的十大担心
4. 如何克服欧洲人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悖论?
5. 中欧合作经营拉美地区第三方市场
6. 英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作用
7. 「一带一路」孔子学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