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两句点明诗人对城外初春景色的感觉。去年的冬天,诗人被困倦于长安繁忙的事务,难得在外边闲游。而此时的长安城外,正值雪融初春,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于是他们一起来到城外一看,果然春郊的景色给人一种新意。“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风暖不生尘。”水北原南乃指渭河之北,
渭河平原之南。由于是初春,天气盎然,一派生气勃勃的样子,小草吐出新牙,长出新绿,到处是青青的颜色。春风吹来的阵阵暖意,使冰雪已经融化,即使行人车马走过,再也扬不去飞尘,这真是春游的好日子啊!此两句是铺叙,尽数城外好春色,为下面的议论做铺垫。
“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诗人闲游欣赏着无限的春色,便想到那嘈繁乱杂的长安城里,一定是车水马龙,这些人大都忙于急功进取,或求闻达于朝堂,或为生机而争名夺利。他们从早到晚忙个不停,能真正闲下来的人有几个?此句乃
张籍的的感慨之叹。他和贾岛也曾为进取忙碌不已,但功效甚微,贾岛还一度看破尘事为僧。而此时二人从
繁乱的长安城中解脱出来,来到这城外闲游,才觉是另外一种境界。一个“闲”,涵意颇深,有心闲与身闲之分。身闲者,不若心闲者也。而那些在城中整天忙于争名夺利,是无法体会这城外的好春色的。
此时的
张籍,虽然早已登进士第,但未曾求得官位,因此生有沦落之心和闲游抒心之意。然而此诗也是他对人生的一点体会。两人关于此诗,后人有论。
胡次焱曰:“水北原南,闲行之地;雪消风暖,闲行之天也。争利于市,争名于朝,城中车马强行也,而非闲行也,只以辜负地胜,虚掷天时耳。此
张籍自负之时。予谓闲行得趣,当分二概:有真能薄官爵、遣势利,超然物外,以闲行为乐;亦有不得志于时、偃蹇流落,闲行以舒其凐郁者。若籍、岛辈, 其不得志于时者耶!”(明.周敬、周珽《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而此时的
张籍贾岛皆为不得志之士。故以春游闲行来抒心。
此诗语言平朴,尽是平常用语,如两句“草色新”、“风暖”和“不生尘”,但这些字词的表现力很强,生动描绘了北方初春生机盎然的景色。全诗在写法上先着力渲染水北原南好春色,后对城中忙碌之车马发表感叹。这种先叙后议的写法,与他通常写诗只叙不议有很大的不同。
张籍(767-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
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他对文学社会作用的认识,与
白居易相近。与韩愈、
白居易、
孟郊、王建交厚。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
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
张王”。有《张司业集》。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是中唐时期
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
张王”。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如《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
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
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
上海古籍出版社有《
张籍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