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虫在野
半夏著随笔集
《与虫在野》是当代作家半夏创作的随笔集,首次出版于2019年8月。
内容简介
《与虫在野》是一个有丰富写作经验的作者嫁接其大学生物学素养的背景,当了一回“荒野侦探”。作者半夏拿人类的两只单眼与虫虫们的复眼对视后,察觉所有的生命都是自然的杰作,五年来作者俯身大地,同时也平视或仰观高处,她发现虫虫的世界令她眼界大开。
这本“与虫书”绝不是一本科学的专业论著,给读者正而八经地讲述知识、搞科普,它用图文并茂、文图互证的方式,讲述自己寄情自然的亲历故事。作者特别强调自己不是生态摄影师也不是分类学家,她五年来只用手机近距离拍摄虫子,用镜头去看渺微的虫子们的一生,看它们如何生存,看它们的爱情和繁衍,看它们几亿年来生存在地球上的非凡技艺。万物皆奇迹。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在野阅微”是作者近年来累积的自然观察笔记;“人虫对眼录”以图片和图说的形式,以日期为序,展示了作者于春夏秋冬四季中拍到的各种虫,生趣盎然;“念虫恋虫”是由观虫觅虫而生发出的一些“散金碎玉”和即时性的感悟,用“微博体”的形式表达作者的自然观,作者认为,当人类克己复礼地对待自然,并与自然生发了真正的感情时,才有可能获得一个更宜居的生态环境。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与虫在野》把关于昆虫的科普知识和童心童趣融会贯通,在荒野与坡岭间游目骋怀,俯察品类之盛。作者半夏站在童年的视角与“唧唧复唧唧”的微小昆虫悉心交流娓娓而谈,她察觉到所有的昆虫都是大自然的造化;俯身大地仔细观察和聆听,她发现昆虫的世界令她乐而忘返。这本“与虫书”用图文并茂、文图互证的方式,讲述作者寄情昆虫世界的亲历故事。作者五年来只用手机近距离拍摄虫子,用镜头去看渺微的虫子们的一生,看它们如何生存繁衍,看它们的爱情和悲欢,聆听它们几亿年来在地球上的生命史诗,透过昆虫的小小身体展现出“万物皆奇迹”的朴素道理。
阅读半夏的《与虫在野》,让人感觉虫的形象是小巧玲珑的,人与虫的关系是高度和谐的。有时走在路上,看到路上被踩死的虫子,内心总有一丝悲凉,生命无常,一株草、一只虫的死亡也是生命的消失。《与虫在野》正是一部带读者重新审视虫儿的“大地伦理”作品,文以载道,道法“自然”,太需要这样“文学融汇自然”的作品了。作者为虫说话,给予虫有尊严的生命一份关怀,人是有道德的物种,这样的思想境界直通一切生命关怀。半夏写出了《与虫在野》这部佳作,是在进行昆虫保护的实践,推崇共生,与虫同乐。
虫儿虽小,但一虫一世界。半夏在书中指出“虫”字有泛指一切动物的含义,故《与虫在野》讲述了她与虫儿的故事,更呈现了万物共生的图景。在《触觉的快乐》中,半夏写道:“只要是假日,我都身心在野。此在野与权力的掌控和在朝与否无关。在野,是一种姿态,外逸,逃出框定。这种姿态可以让我一下子就弃了纠结着的小我,没入自然中,与自然融为一体,看花时变花,看虫时为虫,像是天地小了,心胸倒开阔大气起来,所有烦忧都被山风吹走。我需要这样,去天与地接在一起的地方,从灰色阴沉的色调里驰向天蓝云白草绿土红的辽阔和敞亮!去呼吸清新干净湿润的草木气息,自我清洁和过滤。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我行其野,就是自己做自己的牧羊人,把身心当牛当羊放牧在天与地之间。野草闲花、自在小虫便成为我凝睇的对象。”与法布尔的经典《昆虫记》一样,半夏也用人性看昆虫,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并把虫与美联系在一起。
大自然是个随心所欲的馈赠者,山野里爱长什么长什么,爱长成什么样长成什么样。《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蜜蜂》《金龟子的金衣不是皇帝的新衣》《蜂情万种》《蜘蛛:网络暴力者》,看这些文章标题,就知道半夏写昆虫的旨趣,与其说要研究昆虫,不如说就是和昆虫一起待着——与虫在野。她说:“博物的旨趣不只是传授知识,我想让你跟我一样去野地里寄一份情、探看一番。”观察昆虫、描写昆虫,可以被视为“博物学”的一种。博物学兴盛之时,人们对周遭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渐渐地,好奇取代了敬畏,接着“科学”又带来了“征服”。当现代科学似乎足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时,博物学也从前沿变成了怀旧。博物学足以反省现代性逻辑,欣赏自然之美,接续传统,重塑人类质朴心灵。博物是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的珠联璧合。
写作是抵抗心灵钝化的武器,半夏的昆虫随笔,正是对此最好的诠释。从心系自然,到仰观俯察,再到自然随性,美学风格的流变与她对自然世界经验的体认同步。她的字里行间,自然品质更见简朴,语意更为本然。昆虫生命落实于大地本体,服帖于宽阔的坡野之上,在日常生活的尘嚣中,她竭力为卑微的昆虫正名,为生态文明时代的精神肌理塑形,有温情暖意,有淡雅的乡愁,亦有难言的悲悯。生命的圆熟与昆虫的纯然互为一体,半夏的《与虫在野》回应了一种伟大的天人合一传统。
作品影响
荣誉表彰
2019年11月2日,《与虫在野》获得第二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十大自然好书之“自然生活奖”。
2019年11月26日,《与虫在野》入选11月华文好书。
2019年12月6日,《与虫在野》获得“第四届琦君散文奖·特别奖”。
2020年1月3日,《与虫在野》入选新浪好书推荐2019年度好书。
2020年2月3日,《与虫在野》入选中青阅读1月推荐书单。
2020年4月2日,《与虫在野》入围2019自然好书榜。
2020年7月31日,《与虫在野》获得第十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创作类佳作奖。
2021年9月4日,《与虫在野》获得首届十月“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奖“年度非虚构作品奖”。
2022年6月15日,《与虫在野》入选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参评作品公示目录。
作品评价
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华杰:《与虫在野》饱含深情,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观察笔记,虫子书。我相信,它的出版会推动、丰富正在复兴的中国博物学文化。我也很喜欢这个书名。与虫子在一起,而且不是在室、在朝,而是在野。非常有趣,有诗意,有画面感。
第四届“琦君散文奖”颁奖词:这是一次文学与科学的田野携手,一本饱含美与深情的博物学笔记。五年来,半夏俯身大地,用文学接驳自然情怀,用对虫类的友爱之心,生动阐述了所有生命物种的周期节律。有丰富写作经验的作者嫁接其生物学背景,在野阅微,当了一回荒野侦探。这是人类单眼与虫类复眼的对视时刻,是后工业时代人对自然的克己复礼,人类与另类物种这一命运共同体,有如复调音乐,声部各自独立却又和谐统一。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半夏,原名杨鸿雁,女,1966年秋出生于云南省会泽铅锌矿。云南大学生物系毕业,现供职于云南报业集团,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研班学员,昆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致力于长篇小说及自然随笔的写作。出版有长篇小说《铅灰暗红》《忘川之花》《潦草的痛》《心上虫草》《活色余欢》及纪实作品《看花是种世界观》等。
参考资料
《与虫在野》.中国作家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4 18:2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