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籍千亩
土地制度
不籍千亩是土地制度,指的是取消“籍田制”,清查人口数量,以人口数量征收军赋、田赋和兵役。
宣王三十九年 ( 前 789 年 ) ,周军伐姜氏之戎,两军战于千亩 ( 今山西介休县南 ),周军大败,宣王调去作战的“南国之师”全部被摧毁。短暂的“宣王中兴”黯然结束。为了换回国势衰落的局面,宣王在千亩之战失败后也学起了他那位落难为囚的父亲,也尝试着进行改革。宣王改革的内容由史书所载的有两点,一是“不籍千亩”,二是“料民”。 其实“不籍千亩”和“料民”所指的是同一件事,那就是取消“籍田制”,清查人口数量,以人口数量征收军赋、田赋和兵役。此前已经说过,西周原来采取井田、籍田并行的经济政策。一井九百亩,八户农户各得百亩私田,所得均为私有;中间一百亩为公田,八家共作,所得上交;先作公田,公事完毕再作私活。这是一种借民力耕种的生产方式,也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农民对公田的工作根本提不起精神来,籍田制已经无法维持。《国语·周语》说:“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所谓太原,乃广大高原的泛称。“料民于太原”就是把人都拉到一块空地上,然后登记人口的意思。不行籍田,改以人口收税,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税兼人头税了。和厉王革典一样,宣王的改革也遭到了抵制,大臣以“民不可料也”为由反对开征人头税,可见那个年代人们守旧思想的根深蒂固。而宣王则力排众意,毅然推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0 19:4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