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宏观经济常用术语
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指如果决策会有多个结果,但这些结果的概率都无法知道,这种情况下的决策就叫做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宏观经济常用术语。
定义
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为宏观经济常用术语。指的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如果决策会有多个结果,但这些结果的概率都无法知道,这种情况下的决策就叫做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应用
一般性
的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是“已知的未知”,比如“黑天鹅”事件。“黑天鹅”事件有三个特征:一是事件的发生出人意料;二是事件发生的结果影响很大;三是事后可以解释和预测。通常而言,在一般性的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人们往往会采取经验主义的做法。
深度
不确定性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是“未知之未知”。也就是说,未知的因素,我们至今还不知道。这次疫情既不是“灰犀牛”,也不是“黑天鹅”,因为这次疫情到目前为止,依然存在解释不了的问题,具有深度不确定性。最近几年,国际上有学者对“深度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做了一些研究。这些研究的初步成果表明,最好的策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需要四个条件:
一要尽快收集、分析关键信息;
二要迅速做出决策;
三要动态评估决策的代价和收益;
四要及时调整决策以减少代价、增加收益。如果要实现这样的决策,有赖于政治体制的四种能力,分别是及时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高效的组织动员能力,灵巧的监测评估能力和快速的调整转换能力。如果一个体制有这四项能力,应对起来会比较得心应手。
不可知
完全不确定性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是“不可知的未知”。
此次疫情就是在深度不确定性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的,疫情一开始就面临三大不确定性:
一是是否出现了大流行的疫情、是不是新病毒以及传染性有多高、死亡率有多高和致命性有多强等;
二是封不封城;
三是复工还是不复工。
这次疫情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未来30年,“深度不确定性的情况”可能会频繁出现。比如,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稳定性程度具有不确定性。这是一个理论性的问题,值得公共政策研究者关注。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29 20:32
目录
概述
定义
应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