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族,指选择不结婚的人群。
词语定义
指那些终身不婚的一类人。他们大多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提倡自由主义。
族群现状
国内情况
一份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中国单身人群正日渐庞大:1982年中国的单身户是174万户,到了1990年有800多万人没有婚配;1990年前后,北京的单身男女在20万以上,而现在仅南京市这个数字就达到了40万,北京和上海两地已经冲破百万之众。另有一组上海人口情报研究中心关于沪市婚姻的演化数据:1980年结婚人数为18万对;1990年是12万对;1997年是10万对。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数据还是在婚龄人口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出现的。
据民政部发布的信息,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如果与5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而且,不同地区的结婚推迟现象各不相同。结婚率最低的5个省市分别是上海、浙江、天津、江西和山东,最高的5个省份分别为贵州、安徽、西藏、青海、河南。
专家认为,结婚率下降的一个原因是选择不结婚的人群比例在上升
国外情况
在更追求个体的欧洲,不结婚已经被称为“软革命”,法国社会对于“只要爱情不要婚姻”,大多持宽容态度,因为“结婚不会带来任何东西,也不会拿走任何东西”。
在日本,已经因为结婚率迅速下降而严重影响到人口增长。焦急的日本社会学家们奔走相告,呼吁年轻人的父母“压迫”子女去寻找另一半。
原因剖析
年轻人选择不婚,从个体角度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受到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影响,对婚姻乃至爱情态度悲观。心理学上认为有一类人属于“情感冷漠者”,但这种心态未必是天生的,可能和早年压抑、混乱乃至不幸的成长环境有关。有人见证了父母关系的破裂,有人经历了爱情上的巨大创伤,其心灵的创伤无法抚平,漫长的时光也无法真正消除心灵深处对亲密关系的恐惧;
其二,一些人面对婚姻,认为自身条件不足,对他们而言,不婚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在自嘲的同时也只能选择与孤独为伴;
其三,则是一些有明确观念、个性解放的年轻人,他们选择不婚,可能是综合了多种因素,但主要还是坚持了独立的思想和价值判断,不愿意成为传统观念的束缚者。在青年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当下,出现这样一批坚定而独立的“不婚族”并不令人意外。狭义的“不婚族”,主要就是这类群体。
现象解读
著名社会学家
李银河告诉《
国际先驱导报》 ,不婚渐成为常态确实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婚姻从一种普世的价值已经变成了纯粹个体的选择,我们习惯了以“家”的概念来面对社会,而以后可能要彻底作为单个人面对周遭,家族主义在下降,而与现代化随之而来的个人主义迅速上升。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
不婚主义呢?一是因为女性自身经济越来越独立,不需要男人或者是婚姻一样能够生存,这是把她们“拉”出婚姻的因素;另一个原因,则“推”着他们走向婚姻的反面,即婚姻制度本身的弊病,诸如婚外情、婚外性都从侧面反映出现在的婚姻制度本身有问题。
其实,不婚不等于没爱或没性,不婚女性也应有自己的生育权。在没有给婚姻制度找到更好办法的时候,似乎越来越多人选择同居来规避婚姻的“麻烦”,尽量享受简单生活,彼此经济独立,你情我愿,没有法令约束,却更代表自己忠于感情的选择。
不管是出于无奈还是主动选择,中国的不婚族队伍逐渐扩大。尽管目前还没有形成社会问题,但迟早会对婚姻传统、法律以及社会保险制度等提出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