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乳为证名,病名为新生儿不乳,是对新生儿不吮奶或吮奶无力的描述,常因元气虚弱, 脾胃虚寒,气机不畅所致,需及时治疗。
概念
指胎儿在母腹中吞入恶物而致降生不能吮乳。
解读
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初生门·生下胎疾》“不乳谓初出胞胎而不吮乳也。婴儿初出胎时其声未发,急以手试其口,令恶血净尽不得下咽即无他疠,若试口不全恶秽入腹则令腹满气短,不能吮乳。”
婴儿出生后数小时内,即能吮乳,但为了照顾母子产后的休息,一般在出生6-12小时以后,才开始喂乳,若不能吮乳的,或吮乳无力,便是病态,急须进行诊疗,以免导致危险。若由口腔疾患或脐风引起的不乳,应按口腔病或脐风辨证治疗。
中医应用
1、病因病机
元气虚弱,无力吮乳;或脾胃虚寒,气机不畅;或由秽热郁积,壅结胃肠所致。
2、辨证论治
(1)元气虚弱型
由于婴儿末足月而生,则先天不足,形气怯弱,或因难产,而引起产程过长,以致元气虚弱,无力吮乳所致。
临床表现:婴儿初生后,形气怯弱,气息微弱,或昏睡不醒,哭声低沉,面白唇淡,无力吮乳。指纹色淡
治则:培补元气。
方药:先急煎独参汤:赤参。放三十至五十分钟,频频灌之。
继服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若面唇青紫者兑服小儿保元丹。
(2)脾胃虚寒型
由于孕母体质素虚,致胎儿先天不足;或妊娠期,过食寒凉;或生产时被寒冷所袭,而致小儿脾胃虚寒。
临床表现:生后不乳,面包苍白,四肢发凉,口鼻气冷,唇色淡白,腹部冷痛,曲背啼哭,绵绵不休。指纹淡红,隐而不显。
治则:温中散寒。
方药:症轻者口服匀气汤:陈皮、桔梗、炮姜、砂仁、木香、灸甘草、大枣。
症重者口服理中汤: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
外用熨脐法,将艾叶放在温灸器内燃着,温熨脐部周围,或切鲜姜一片搁在脐上,将艾茸做成团燃着,置于姜片上灸之。
(3)秽热郁积型
由于婴儿在出生过程中,吞入羊水,致秽浊之邪积于肠胃,或因胎粪不下,或因小便不通,秽热壅结,气机不畅所致。
临床表现:生后不乳,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或兼呕吐,啼哭声租,烦躁不宁,气息短促。舌苔黄厚而腻,指纹紫滞。
治则:逐秽清热通便。
方药:先服一捻金:人参、大黄、二丑、槟榔,共为细末。
后服清热泻脾散:山栀子、石膏、黄连、生地黄、黄芩、赤茯苓、朱砂,共为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