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三不四,
汉语成语,拼音:bù sān bù sì,在
施耐庵的《水浒传》中,意思不像样、不正派。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在易经中象征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说明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务正业之意。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
洒家。”
明·冯梦龙《
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缒媪》:“平日见王媪是个俏丽孤孀,闲时倚门靠壁,不三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
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
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在中国古代的易经思想,易经的每个卦都分6个爻,俗称6爻卦,意思为
事物发展的6个阶段。第三爻与第四爻处在6爻的中间位置,在易经中象征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说明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务正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