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Post-phlebitic syndrome,Post-thrombotic syndrome,英文简称PTS)是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若干年后,由于
瓣膜的破坏和回流障碍而导致的系列临床综合症。
表现为患肢酸胀、慢性水肿、浅表静脉扩张或曲张、小腿
皮肤色素沉着、
淤积性皮炎、溃疡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并发症。
一方面是
静脉血栓形成导致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长时间静脉处于高压状态;另一方面是由于静脉血栓形成后使得
静脉瓣膜遭受破坏,即使
血栓吸收后静脉管腔再通,仍然存在静脉倒流情况。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时,没有及时采用规范治疗措施者(未早期诊断、低于3个月的抗凝、INR未达标等)
(3)
下肢静脉血栓转入慢性期时,没有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者(未使用弹力袜、压力绷带或气泵治疗仪)
(1) 病史和体格检查:对于有经验的
血管外科专家来讲,通过了解过去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临床症状、下肢的体格检查,基本可以判断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3) CT或磁共振:一般64排以上的CT或3.0T磁共振都可以清晰显示
下腔静脉和髂静脉的情况。
加压治疗:推荐分级加压
弹力袜和间歇充气压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无禁忌证(如动脉功能不全)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弹力袜。对于中重度PTS且出现明显水肿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治疗。
由于DVT后一系列的病理改变最终导致PTS的发生,现有的任何治疗措施均无法使静脉的组织结构恢复正常。因此,外科和介入治疗也同样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逆转已造成的静脉病理改变。鉴于此,对轻、中度PTS患者的干预应综合患者年龄、病变范围、流入道情况等各项因素,慎重决定。
如果已经有髂内静脉、腰静脉或腹壁静脉等大量侧支开放的轻中度混合型PTS者,是否必须开通髂‑股静脉,还需慎重考虑。可处理与症状相关的曲张浅静脉和(或)穿通静脉功能不全,辅以压力治疗可以改善症状。
我国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临床研究方面基取得的成效基本和国际同步。上海九院血管外科
张培华教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时间和临床分类提出新的理念和贡献。同济大学附属
上海东方医院血管外科张强教授亚洲首创内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再通型)取得成功。昆明总医院血管外科陈翠菊教授、
苏州医学院附属二院血管外科
李晓强教授、
上海长海医院的
景在平教授、北医三院血管外科董国祥教授,等等,都是国内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方面的知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