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病证
中医基础术语
证候。源《温病条辨·下焦》。温热病邪深入下焦,劫夺肝肾之阴的证候。临床表现多见身热,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颧红,口燥咽干,神倦,耳聋,脉虚大,或手足蠕动、瘈疭,心中儋儋大动,舌绛苔少。
概念
指温热病邪深入下焦,劫夺肝肾之阴的证候。
解读
下焦病证,是指温邪传入下焦,劫灼肝肾之阴所表现的证候,属温病的后期阶段,下焦证常见病证有肾阴虚损证、虚风内动证、脾肾阳虚证。
1、肾阴虚损证:本证多由中焦病变发展而来,肾藏精,元阴元阳皆寄于肾,为先天之本。温邪久羁中焦,必及于肾,阳明燥热,劫灼下焦,耗伤肾精及阴液,致形体及脏腑失于滋养而形成本证。又称真阴耗伤证。如吴鞠通说:“温邪久羁中焦,阳明阳土未有不克少阴癸水者,或已下而阴伤,或未下而阴竭。”
2、虚风内动证:虚风内动证是指温热久羁下焦,真阴被灼,肾阴耗竭,水亏木旺,肝木失养,虚风内动所表现的证。
3、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是指湿温病后期,湿从寒化,寒湿伤阳,致脾阳消乏,肾阳衰惫所表现的证。
中医应用
下焦病证临床表现及治疗:
1、肾阴虚损证
症状:低热,神疲倦怠,消瘦无力,口燥咽干,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绛不鲜,干枯而痿,脉虚或结代。
治法:益肾滋阴,补水填精。
方药: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麦门冬、阿胶、麻仁。
2、虚风内动证
症状:手足蠕动,甚或瘛疭,心中憺憺大动,五心烦热,神倦形消,耳聋,齿黑唇干,舌干绛少苔或无苔,脉虚弱。
治法:益肾滋阴,潜阳熄风。
方药: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生白芍、阿胶、生龟板、生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门冬、炙甘草、生鳖甲、鸡子黄。
3、脾肾阳虚证
症状:身冷肢凉,汗泄,胸痞,口渴不欲饮,或喜热饮,足跗浮肿,或痿弱不振,肢体麻痹,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益气温阳,运脾逐湿。
方药:扶阳逐湿汤,人参、白术、附子、茯苓、益智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09 13:09
目录
概述
概念
解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