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临界温度
热中性区的下端
热中性区的下端(靠低温端),称为下临界温度。超过下临界温度时,生物的耗氧量都会显著增加。低于临界温度时需增加产热量以保持体温,高于临界温度时需增加用于散热的能量。
概念
温度中性区或热中性区的下限称为下临界温度。但一般所讲的临界温度是指具有重要生理学意义的下临界温度。
特点
当环境温度降到下临界温度以下时,动物增加耗氧量,提高代谢率,体内产热量增加,以维持恒定体温。
哺乳动物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体温。外界温度改变时,可刺激皮肤的感受器发生神经冲动传入中枢。血液温度的改变,可直接刺激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当环境温度稍低于体温时,竖毛肌将毛竖起增加隔热层的厚度,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经过皮肤的血流,汗腺活动降低减少体表蒸发散热,因此,不需额外的代谢活动即可保持体温。环境温度略超过体温时,则会发生相反的改变使散热增多。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过下临界温度时,必须消耗更多的代谢能量才能维持体温。
机体对环境温度适应后,下临界温度会发生变化,即使生存环境相同,不同个体的下临界温度也不尽相同。人的下临界温度较高,一般为10℃。极地动物的下临界温度很低,都具有隔热型的耐寒能力。人类作为热带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隔热组织退化,在寒冷条件下主要通过增加产热保持体温,具有一定的产热型耐寒能力。
研究与运用
①为探讨热湿环境下人体出汗临界温度,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测试的方法对重庆夏季热湿环境下人体13个部位的出汗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人体的额头、胸口、背沟、腋窝和腰部5个部位出汗比较敏感,人体在热环境下出汗的临界温度在风速较低(0~0.1 m/s)时为33.0~34.5℃,风速较高(0.2~0.5 m/s)时为34.5~35.5℃,男性腋窝出汗的临界温度比女性低0.5℃。(提示:适当提高风速可使人体的出汗临界温度升高)
②猪群周围的空气温度常被认为是热环境的主要部分。适宜温度区间被称为温度适中区或等热区。等热区的下限有效环境温度称为下限临界温度(LCT)。对于猪来说,精确的LCT值取决于其采食量和体重。与采食量较少的猪群相比,采食量较多的猪群其LCT值较低。等热区上限有效环境温度称为上限临界温度(UCT)或蒸发临界温度。一旦温度高于UCT,猪群便开始喘气或焦躁不安,同时向周围环境散热,从而保持体温正常。在等热区温度范围内,动物的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若无其他应激(如疾病)存在,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正常。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4:10
目录
概述
概念
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