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提升术
医疗技术
当上颌后牙缺失后,上颌窦的底壁就会下降到缺失牙原来的牙根的位置,此时一旦种植就有可能穿透上颌窦壁,为了植入种植体,经常需要移植一些合成的骨的替代品将其提升到原先的位置,这样可以保证种植体在上颌骨中,这个手术的过程就叫上颌窦提升术。
手术方式
上颌窦外提升术
上颌窦外提升术(上颌窦开放式提升),在上颌窦侧壁开窗,直视下将上颌窦底黏膜剥离并向上向内推,在上颌窦底黏膜和上颌窦底之间植入或不植入(提升高度较小)骨移植材料,以增加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骨量。可以根据上颌窦底原有骨高度是否能保证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决定是
否一期种植修复,如果骨量较少也可行二期种植手术。
上颌窦内提升术
上颌窦内提升术(上颌窦闭合式提升),在种植过程中通过曲面断层片图像还原比例或上颌骨CT检查,精确确定牙槽嵴至上颌窦底的距离,用环形钻制备种植窝,钻至接近上颌窦底时,使用上颌窦内提升器械轻轻敲击通过备种植窝所得的柱形骨块并使其与上颌窦底黏膜分离,由于内提升器械顶端为凹面或凸面,以及止停器的使用,可以提供有效保护,以防止上颌窦底粘膜破裂穿孔。然后可从下颌骨升支外侧、颏部等处取骨或混入Bio—Oss等人工骨,从种植窝内将上颌窦底黏膜向上推与窦底骨分离后,通过种植窝送入的骨移植材料提升窦底,可在完成植骨的同时植入种植体,但如果骨质较薄,不足以提供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的,可以选择二期种植修复。
总结:只要手术操作者操作得当,不同的手术方法也可以达到同样的临床效果。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在临床上普遍的开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也一改上颌后牙区曾经是种植的禁区的历史,为种植手术在上颌后牙区的顺利开展去除了障碍。
优点
由于上颌窦的存在,在行上颌磨牙种植术时,如果牙槽嵴萎缩严重,或患者有较大的上颌窦及上颌窦底壁位置过低等情况存在,由于支持骨量不足在植入较长的种植体时有可能造成上颌窦穿孔,容易造成感染失败,给使用种植义齿修复上颌后牙缺失带来了较多限制。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上颌窦黏膜从窦底剥离后抬高,在窦底黏膜与窦底骨之间植入骨移植材料,这可有效增加骨的高度,从而使种植手术成为可能。
植骨后同期或二期种植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该区域种植的难题,给上颌后牙区牙槽嵴高度不足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使上颌后牙进行种植修复成为可能。
上颌窦底提升是用手术的方法在上颌窦底和被抬起的上颌窦黏膜之间放置骨或骨代用品,以增加上颌后部牙槽嵴顶到窦底的高度。它是解决上颌骨后部骨量不足的有效方法,为以后的牙种植体成功地行使功能提供保证。长期以来,利用自体髂骨移植有很高的成功率,因此该法被视为“金标准”。
缺点
但是约8%的患者取髂骨术后出现感染、失血、局部皮肤麻木、短期甚至长期疼痛等并发症[1]。因此,学者们一直在寻求能够替代自体骨的移植材料。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以及后来的各类陶瓷材料、聚合物都先后被作为骨替代品用于上颌窦底提升中。但是发现这些材料中,有的存在免疫原性,有的缺乏骨诱导性,所以都没有被广泛地使用于临床。
近几年,生长因子的应用和骨组织工程学的出现赋予了非自体骨材料形成骨的能力,克服了单纯使用人工材料的缺陷,避免了取自体骨的并发症,从而成为上颌窦底提升的新进展。
临床研究
上颌窦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在众多的国内外临床研究中显示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在手术过程中没有植入任何自体骨及人工骨代用品。在种植义齿修复后,实现功能负载,跟踪随访2年,结果显示,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鼻窦炎等症状,种植成功率为100%,功能良好,种植体稳固,无疼痛、肿胀、种植体周没有出现大于2mm的骨质丧失。上抬后的上颌窦底出现了新骨形成的现象,分别出现了3-9mm不等,平均约4。5mm的骨质增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7:02
目录
概述
手术方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