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蜀川安危事
唐代陈子昂创作的散文
《上蜀川安危事》是唐代陈子昂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全唐文》。
作品原文
上蜀川安危事
臣伏见四月三十日敕,废同昌军。蜀川百姓每见免五十万丁运粮,实大苏息。然松、茂等州诸羌首领,二十年来利得此军财帛粮饷,以富已润屋,今一旦停废,失其大利,必是勾引生羌,诈作警固,以恐动茂、翼等州,复使国家徵兵镇守。若松、茂等州无好都督,则此诈必行,旦夕警固必有发者。一发已后,警动蜀州,朝廷不知,徵兵赴救,兵至贼散,靡弊更甚。伏乞选择茂州都督。严加斥堠,迺命御史一人,专在按察,若有诈妄,即录奏称加法以惩其奸,庶可久长安帖。不然,受其弊。
蜀中运粮既停,百姓更无重役,至于租庸,合富府库。今诸州逃走户有三万馀,在蓬、渠、果、合、遂等州山林之中,不属州县。土豪大族,阿隐相容,徵敛驱役,皆入国用。其中游手惰业亡命之徒,结为光火大贼,依凭林险,巢穴其中。若以甲兵捕之,则乌散山谷;如州县怠慢,则劫杀公行。比来访闻,有人说逃在其中者,攻城劫县,徒众日多。诚可特降严加敕,令州县长官与数纤设法大招此户,则劫贼徒党,自然除殄其三万户租赋,即可富国。若纵而不括。以养贼徒,蜀川大弊,必是未息。天恩允此请,乞作条例括法。
蜀中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实缘官人贪暴,不奉国法,典吏游容,因此侵渔。剥夺既深,人不堪命,百姓失业,因即逃亡,凶险之徒,聚为劫贼。今国家若不清官人,虽杀获贼终无益。天恩前使右丞宋爽按察蜀州者,乞早发遣,除屏贪残,则公私俱宁,国用可富。若官人未清,劫贼之徒,必是未息。以前剑南蠹弊如斯,即日圣恩停军息役,若官人清正,劫贼翦除,百姓安宁,实堪富国。惟乞早降使按察,谨状。圣历元年五月十四日,通直郎行右拾遗陈子昂状。
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出身豪富之家,少任侠,学纵横之术,又喜寻仙访道。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中进士。曾上书论政,为武后所赏识,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他刚强正直,屡上书诤谏,多能切中时弊。随武攸宜出征契丹,不受重用,即解职归家。后为县令段简所诬,冤死狱中。他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者和启蒙者,第一个在理论上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反对齐梁彩丽竞繁的齐梁诗风,强调诗歌的社会现实意义。他的创作认真实践了这些主张,辞意激昂,风格高峻。其文学创作和主张对以后的李白、杜甫等均有很大影响。有《陈子昂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8 22:09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