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公会于1918年7月8日正式成立,10月19日举行开幕典礼,会员银行除中国、交通、盐业、浙江兴业、浙江实业、上海商业储蓄、中孚银行上述7行外,还有聚兴诚、四明、中华、广东、金城,共12家银行。
宋汉章、
陈光甫为第一届正副会长。会址设在
香港路,后因会务发展,于民国11年在原址翻造新厦,1926年迁入新会所。
发展历史
上海银行公会
一、上海银行公会
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信成银行曾有组织银行公会的拟议,但未能得到其他银行的响应。
民国4年(1915年),中国银行张嘉璈、宋汉章,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陈光甫,浙江实业银行李馥荪,交通银行钱永铭,浙江兴业银行叶揆初等发起组织上海银行公会。在筹备过程中,中国、交通、盐业、浙江兴业、浙江实业、上海商业储蓄6家银行联合设立“上海公栈”,凡客户寄存公栈的货物,均可向6家银行抵押借款。6行经理每天中午假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午餐,商议有关公栈押款等事项,这是上海银行界的最早联合。不久,中孚银行由天津迁来上海,加入6行组织。
民国5年财政部颁布银行公会章程,遂加紧筹建会所。
民国6年,7家银行创办《银行周报》,经费由各行分担。该刊在1950年3月停刊,前后共34年,是我国重要的金融专业刊物。
民国7年香港路四号会址落成,于7月8日正式成立上海银行公会通过章程,会员银行除上述7家外,又有聚兴诚、四明商业储蓄、中华商业储蓄、广东、金城、新华储蓄等6行加入,选宋汉章为会长,陈光甫为副会长。
民国9年9月第一届董事任满改选,互选盛竹书为第二届董事会正会长,钱新之为副会长,会员银行又增加大陆、东莱、东亚3家,合共16家。
民国11年9月,第二届董事任期届满,互选盛竹书为第三届董事会会长,孙景西为副会长,会员增加永亨、中国实业、东陆、正利、中国通商5家,合计21家。
次年9月,第三届董事任满,互选倪远甫为第四届董事会会长,孙寿西为副会长,会员增加中南、农商、工商三家,修改会章,准予中外合办银行加入,遂有中华懋业、中华汇业两银行加入,会员总数合计26家,香港路大厦并于此时期建成。
民国15年9月,第四届董事任满改选,互选盛竹书为第五届董事会会长,吴蕴斋为副会长。其间正利、东陆两行停业。民国16年1月会长盛竹书逝世后,董事制改为委员制。以宋汉章、胡孟嘉、徐新六、李馥荪、陈光甫、倪远甫、吴蕴斋、叶明道、叶扶霄9人为第一届委员。同年12月改选,以贝淞荪、胡孟嘉、徐新六、李馥荪、吴蕴斋、陈光甫、孙景西、倪远甫、叶扶霄9人为第二届委员。在此期间加入的新会员有和丰(1927年)、江苏(1928年)、国华(1930年)、中国垦业(1931年)4家,而退出的亦有4家即中华懋业、中华汇业、农商、工商均宣告停业。
民国20年6月依据《同业公会法》改组为上海市银行业同业公会,10月1日成立,选举李馥荪、贝淞荪、徐寄庼、胡孟嘉、吴蕴斋、陈庶清、叶扶霄、孙景西、唐寿民、杨敦甫、王志莘、胡笔江、徐新六、经润石、王心贯15人为执行委员,由执行委员选举李馥荪、贝淞荪、徐寄庼、胡孟嘉、吴蕴斋为常务委员,再由常务委员李馥荪为主席,聘任林康侯为秘书长。这一时期加入的新会员有中兴(1931年)、中国农工(1931年)、通和(1932年)、香港国民(1932年)、中国国货(1932年)、中汇(1933年)、上海绸业(1934年)、恒利(1934年)、江浙商业储蓄(1934年)。
民国22年9月召开临时会员大会,按照章程以抽签方法改抽去半数计:李馥荪、胡孟嘉、吴蕴斋、陈蔗青、孙景西、杨敦甫6人,补选陈光甫、瞿季刚、吴蔚如、许伯明、王伯元、宋子良、胡锡安7人为执行委员,由执行委员选举陈光甫、唐寿民,叶扶霄3人为常务委员,上一届常务委员连任的为贝淞荪、徐寄庼2人,由常务委员互选陈光甫为主席。上海银行公会章程订定,以增进金融业之公共利益及矫正金融业之弊害为宗旨,主要会务为:(1)设立票据交换所和征信所;(2)会员营业必要时之维持事项;(3)调解会员与会员或非会员间之争议事项;(4)草拟关于金融业法规建议于政府;(5)调查同业营业状况;(6)举办其他有利于金融业之公共事项。民国22年8月订定《上海市银行业业规》,又订定《上海市银行业仓库营业规则》和《上海市各银行保管箱租用规则》。民国21年2月成立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联合准备委员会,民国22年9月设立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联合准备委员会票据交换所。
民国23年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上海钱业同业公会和上海国外汇兑银行公会合组上海国际银钱公会。
民国35年3月改称上海市银行业商业同业公会,修订章程,由李馥荪担任主席,这时在沪外商银行亦加入为会员,共有会员银行130家。次年成立全国银行业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亦由李馥荪担任主席。
1949年12月,银行、钱庄、信托三公会合并为上海市金融业同业公会筹备会,浙江兴业银行总经理项叔翔任主任委员。1952年12月私营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公会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