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学会堂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科学会堂,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47号,始建于1958年,上海科学会堂4号楼有2000多平方米。
历史沿革
1958年2月,上海科学会堂建立,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办公机构的所在地。1958年11月,上海科普和上海科联合并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统管全市相关领域的学会。
1990年,上海科学会堂西侧的礼堂整修为多功能大厅,东侧房间被命名为光启厅、冲之厅等等。此后又陆续兴建思南楼等数幢现代化建筑用于会议和日常办公。科学会堂已经成为现代化的学术交流中心。
建筑格局
上海科学会堂共有三幢楼。主楼以中央为中轴线,两翼对称,中轴线加建钟楼和前置的露台,两边的屋面盔式折坡,即所谓“孟莎式屋顶”,比原来的立面更气派、更豪华。1号楼和2号楼内共有三十五间大小不等的会议室讲演厅和阶梯教室,可满足600人以下的各种形式会议的需要。3号楼为办公楼。科学会堂设备齐全,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电影放映等都可为会议提供服务。上海科学会堂内还设有:茶室、阅览室、画室、打印室、小卖部、新华书店和资料出售等部门。科学会堂实行会务承包一条龙。在会堂的东北角,正在兴建一座使用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的4号楼。该楼底层为“洁而精”川莱馆;二层为内部餐厅,供应点菜、和菜;三至五层为中小型会议室,共有二十一间;六层为电化室。
文物遗存
上海科学会堂洋楼沿街的入口于南昌路47号,门梁上是由陈毅亲笔题写的四个大字:科学会堂。当时的法国总会的出入口设在环龙路(今南昌路)上,扶梯有铸铁栏杆,是用法文字母C.S.F.组成的图案,是CercleSportifFrancais的缩写;出入口面对朝南的大彩绘玻璃窗,在北侧的彩绘玻璃上还能找到法文“LOrphelinatdeTou-se-we1918”(土山湾孤儿院),这大概是已知上海唯一有标记和制造年份的土山湾孤儿院生产的彩绘玻璃,文物价值较高。
历史文化
上海科学会堂与复兴公园比邻,都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知名度颇高。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法国商会及社会名流组织了一个名为CercleSportifFrancais的社会团体,在中国人所称“顾家宅花园”或“法国花园”,即今天复兴公园的北侧建造会所,即法国总会。民国六年(1917年),在公董局法国建筑师万茨和博尔舍伦主持下对法国总会建筑进行扩建。扩建工程原则上保留原来的建筑,向西加建新建筑,使建筑东西长度达到130余米。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顿、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苏联火箭之父谢道夫等专家都曾登上过科学会堂的讲台。
1955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建设高潮,上海自然科学的学术活动随之不断增多,为满足科学家之间、各学会之间以及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的需要,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市中心的复兴公园旁建立了上海科学会堂,陈毅同志为会堂题了字。凡国际国内会议,从食宿交通到会场布置都可根据组织者的要求提供优质服务;如要举办展览会,从版面设计到制作布置,也可提供服务。由于科学会堂环境幽雅、学术空气浓厚、业余生活丰富,所以很受科技工作者的喜爱,称它为“科学家之家”。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7日,上海科学会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上海科学会堂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47号。
交通
乘车前往上海科学会堂:从上海虹桥站出发,乘坐上海地铁2号线到人民广场地铁站,之后换乘1号线到一大会址1号口下车,出站直走697米到达上海科学会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3 15:2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