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自然资源调查利用研究院(并用上海市国土资源调查研究院、上海市环境地质站、上海市地质矿产遥感中心,简称上海地调院)是隶属于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科研事业单位。
历史沿革
1990年2月,上海市地质勘查技术研究院、上海市城市地质研究所隶属于上海市地质矿产局。
1999年6月,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顺利完成属地化交接;7月,上海市地质勘查技术研究院、上海市城市地质研究所合并设立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上海市地质资料馆职责。
2000年8月,研究院改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管理。
2006年12月,研究院增挂上海市土地调查规划院牌子。
2008年10月,研究院改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管理局管理。
2012年9月,上海市土地调查规划院更名为上海市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
2018年12月,上海市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恢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名称,并改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管理,承担上海市地质资料馆、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监督监测中心职责。
2021年10月20日,上海中学国际部与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分别签订共建合作协议。
2024年9月,经上海市委编委研究同意,根据市规划资源局事业单位改革要求,“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市环境地质站、上海市地质矿产遥感中心)”更名为“上海市自然资源调查利用研究院”。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23年8月研究院官网数据,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拥有事业职工138人,其中博士19人,硕士61人,本科52人,专业技术人员134人,其中正高13人(含专业技术二级1人),副高48人,中级职称65人;拥有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1人,百人计划1人,自然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3人;“地面沉降防治创新团队”被授予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1人;享受政府津贴2人。
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王寒
自然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获得者:王寒梅、杨天亮、高魏
科研部门
据2023年8月研究院官网数据,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拥有业务部门10个,并设有9个科研平台。
业务部门:地面沉降研究所、地质环境研究所、资源环境测试所、国土资源调查所、地球物理技术研究所、国土资源规划所、国土资源经济研究所、地价所、国土资源数字研究所、国土资源保障装备中心
科研平台:上海自然资源研究中心、
自然资源部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上海资源环境监督检测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上海土地政策实证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国土资源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IGCP663国际项目、上海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
荣誉表彰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曾连续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是“安康杯”竞赛全国优胜单位、上海市模范职工之家和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
2020年11月,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
2021年10月,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被评为2021年度自然资源报刊读报用刊工作先进单位。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据2023年8月研究院官网数据,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曾在国土资源部、市科委、市建委等部门申请和承担了80多个科研项目。 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部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0余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近10项;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7项;出版专业著作多本,参与编撰专著多本,主编10多项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6篇高水平论文分别发表在SCI二区期刊和EI期刊。
学术期刊
《
上海国土资源》(Shanghai Land & Resources)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管,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市地质学会主办。1980年创刊,原名《上海地质》,2011年起改版更名。以国土资源研究与城市环境地质为主要报导内容,整本铜版纸彩色印刷,每季度末出版发行。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的院徽上方背景为蓝色,标志是由椭圆形和地质锤组成,下方为研究院的英文缩写。
文化活动
2023年3月3日,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与灵石路963弄居委会共同开展了“学雷锋活动”之地质科普讲座活动,由院科普志愿者团队的赵宝成博士主讲,来自闸北第二中心小学等学校的二十多名小学生报名参加了该次讲座活动。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