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管的研究所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隶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是一所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建设的从事免疫学研究的专门机构。
近年来在“人才强所”战略的指引下,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利用学科重组的有利契机,勇于机制创新,大力引进国际顶尖学科领军人才以及符合学科发展定位和研究重点领域的海外杰出研究人才,全面实施所长领导下的课题组长负责制,组建了一支包含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队伍,累计获得国家级人才计划17人次,地方级人才计划21人次,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人。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按照“创新突破”和“加强转化”的总体发展原则,以临床科学问题为导向,在学科原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国际免疫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聚焦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免疫调控及信号转导机制、肠道疾病的免疫调控机制和干预新策略、感染性疾病中病原-宿主相互作用机制及其防治策略、新型肿瘤标志物筛选和肿瘤免疫治疗四个方面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所内研究团队承担多项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现在研项目89项,总经费近5503万元。自2012年至今累计发表SCI论文百余篇,尤其近年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相关领域知名期刊杂志(如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Metabolism等)上发表。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始终重视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积极组织学科间、地区间、国际一流高校间免疫学研究力量的相互交流,致力于将免疫所建设成为免疫学研究领域里具有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1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在“人才强所”战略的指引下,利用学科重组的有利契机,勇于机制创新,大力引进国际顶尖学科领军人才以及符合学科发展定位和研究重点领域的海外杰出研究人才,全面实施所长领导下的课题组长负责制,组建了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队伍。目前,我所共有职工78人(高级职称26人),在读研究生103人,在站博士后37人。获得各类人才计划中包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人,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9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3人。目前所内共有PI 20人,分别围绕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相关疾病的免疫调节机制和免疫干预手段开展相关科学研究。自2012年起,我所特邀多位国际知名免疫学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并相继来所访问讲学、学术交流,共同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指导所内科研工作以及帮助建立针对学科人才培养、评聘的国际化评估体系,为培养我所PI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杰出创新能学家贡献力量。
2科学研究方面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按照“创新突破”和“加强转化”的总体发展原则,以临床科学问题为导向,在学科原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国际免疫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聚焦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免疫调控及信号转导机制、肠道疾病的免疫调控机制和干预新策略、感染性疾病中病原-宿主相互作用机制及其防治策略、新型肿瘤标志物筛选和肿瘤免疫治疗四个方面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研究团队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部973课题,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日益凸显。自2012年至今,免疫所新立项项目总数170项,其中国家级89项,地方级70项,校级11项,新立项项目总经费8160.5万元。共发表SCI论文165篇。2019年,我所海外客座教授Florent Ginhoux课题组的博士后刘兆远博士以第一作者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围绕单核-巨噬细胞发育的科学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Liu et al., Fate Mapping via Ms4a3-Expression History Traces Monocyte-Derived Cells. 2019, Cell 178, 1509–1525.)
3教育教学方面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一直是医学免疫学本科与研究生教学的主要承担单位,承担大量本科与研究生免疫学理论和实验课教学。近年来,不断深化教育,对本科生与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免疫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项RBL课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此外,研究生培养方面推出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并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建立研究生入学轮转、研究生导师指导委员会和硕博遴选校外专家考评、研究生进展报告等一系列制度,同时鼓励使用英文进行教学和科研交流,不断加强我所研究生的国际交流和科研能力,并且为进一步改善研究生生源质量积极开展招生宣传,扩大免疫所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4合作交流方面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为促进免疫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汇聚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杰出创新能力的科学家,提升免疫所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免疫所始终重视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积极组织学科间、地区间、国际一流高校间免疫学研究力量的相互交流,致力于将免疫所建设成为免疫学研究领域里具有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继续发挥免疫所在我国免疫学发展不同时期的引领作用。
5基地平台建设方面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医学免疫学科作为传统优势学科及特色学科,多次列入国家教育部211工程、上海市重点学科、一流学科等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围绕师资队伍,创新科教研基地以及大型公共仪器与平台等方面深化免疫学科的内涵建设,并已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获批建设上海交通大学重点实验室“免疫生物学实验室“和“免疫调控和疾病实验室”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沪教委科〔2014〕9号)。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完善大型科学设施和仪器设备,整合优化技术资源,提升所内科技服务水平,迄今已正式建立了囊括流式平台、显微成像平台、免疫组化平台、生物标记物研究与开发平台、测序诊断平台、基因工程小鼠实验与分析平台在内的6大公共技术平台体系,平台优质的服务积极地促进了相关学科的科研发展,更好地支撑了免疫所以及医学院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尤其是流式平台,目前已拥有从入门级到高级的流式分析系统,包括FACS Calibur, FACS CantoII, LSR FortessaX20和BD FACSymphonyA5。值得一提的是,FACSymphony A5于2016年2月刚刚进入市场,我们的FACSymphony A5乃是亚太地区第二台,中国第一台仪器。该系统是基于创新性科技发明的新型细胞分析系统,允许在细胞个体水平上进行高内涵高通量的测量分析,能够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同时检测多达50个不同参数。该系统拥有超高速的分析能力,可提供高达40,000个/秒检测速率,超静音电子系能够提高检测敏感度,有利于鉴定和分析稀有细胞类型,并利用有限的样本量获取最大化的信息量,因而实现对细胞的深度表型分析。相信该系统的引进将进一步加速免疫所的科研发展,促进更多创新性科学突破,加深我们对神奇的免疫系统及相关重大疾病的理解,并产生更多更好的新型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未来,免疫所将继续与BD公司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基于流式的创新性科技,为科学界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资料
研究所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4 14:59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