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开山师父是一位以唱工见长誉满新加坡的男花旦
余秋耀,另一位师父是武旦醒醒群。醒醒群的父亲是一位乐师,父女俩都喜欢上海妹尊师重道、谦虚好学的品格,他们悉心授艺,使她打下了扎实、全面的艺术基础。
当时上海妹能演出《十三妹大闹能仁寺》、《杨八姐取金刀》、《伏楚埙》、《陈宫骂曹》、《六郎罪子》等唱做皆重的传统剧目,在南洋各州府崭露头角,因此受到表演艺术家
马师曾的赏识。 1931年,
马师曾邀请上海妹一同赴美国演出。在此期间,由于得到
马师曾在艺术上的热心指导和在文学修养上的帮助,她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随后,她与马师曾的徒弟
半日安回香港结婚。 1933年,上海妹与
谭兰卿在
马师曾的太平剧团内同担正印,演出了《龙城飞虎将》、《国色天香》等名剧。太平剧团人才济济,阵容强大,又锐意创新,使她获得许多艺术实践的经验。后来上海妹与
半日安同到“觉先声”剧团谋求发展。上海妹在
薛觉先的悉心指导下,艺术上又有了新的长进。她与
薛觉先合演的戏有《前程万里》、《燕归来》、《嫣然一笑》、《玉梨魂》等;特别是名剧《
胡不归》,她独创脍炙人口的“妹腔”逐渐成熟,名声大噪。到了40年代初,上海妹被时人评为“花旦王”,居“
四大花旦王”之首位(另:
谭兰卿、
关影怜、
陈艳侬)。上海妹善于继承和吸收传统的唱工艺术,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悉心研究、刻意求工。她在发声、运气、换气、偷气等方面很有功力。她摹拟
千里驹唱腔的韵味,咬字准确,清晰有力,跌宕分明;学习薛觉先行腔中多用的大跳音;又借鉴
马师曾唱法的“爽”,并结合自己的条件加以创造。她演唱的“滚花”与“反线中板”最为出色。 已经成熟的“妹腔”特点以情驭声,个性鲜明,能深入人物的内心,使演唱声情并茂,低回婉转,情浓韵厚,娓娓动听。在
粤剧历史上,其影响十分深远。上海妹以善演花旦著称,也以戏路宽广闻名。她不管扮演老少丑俊贤愚,都能从人物的灵魂深处挖掘出神态特点,演得惟妙惟肖。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妹自己撰曲、自己演唱粤曲《焦土抗战》,灌成唱片,宣传抗日救国思想。香港沦陷后,她息影舞台,募捐筹款,支持抗战,保持了高贵的民族气节,是
粤剧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艺人。 1954年在香港因肺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