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间,它位于灶披间之上、晒台之下的空间,高度2米左右,面积6、7平方米,朝向北面,大多用作堆放杂物,或者居住佣人。亭子间的出现,也使我们爷爷奶奶那辈人,明白
石库门原来还有着更充分更自由地运用切割空间的可能性。
亭子间其实不仅为石库门的专利,
花园洋房新里房子都设有亭子间。这是房子结构所决定的一个必然空间。精明的上海人发掘和利用了这个空间。一般讲,房子越好,亭子间也越考究。清末民初
老洋房的亭子间,敞亮宽爽不要讲,还有
柳桉木壁炉架;
静安别墅这样的早期高尚住宅,亭子间都是套间式,俗称双亭子间。住房紧张时代,新婚夫妇分到这样双亭子间,犹如中上上签!上海人善于
螺蛳壳里做道场,室雅何需大?上海人的亭子间,充分体现了
后现代文化所提倡的“精致”,且早早走在前面。
石库门在维持它外部形制的时候,内部空间慢慢地解体了。从一家一户到一家几户,最后又发展到几家几户同住一号石库门。石库门的主人及其后人此时已经无力也无法维持一家一户独住石库门的巨大开销。他们或者自己出租房子,或者让人转包出租。承包人俗称
二房东,为了获取利润,毫不客气地将大房间隔开,让更多的人住进来。这样石库门就开始了其内部结构仿照亭子间格式不断被切割的过程。这个过程被我称之石库门的“亭子间化”。在不断的亭子间化中,方方的天井住进了新婚夫妻或者移作了厨房。宽敞的
客堂中间竖起了一道扳壁,常常是或父子、或兄弟两对夫妻相安无事共处在一个房顶下。每临夜
鼾声相闻却又各行其是。每到黄昏则一家独用的厨房又成了七十二家房客的锅碗瓢盆
交响乐。石库门曾经拥有的宽敞、温馨和诗意,荡然无存。
石库门的亭子间化最清楚不过地展现了我们城市
中产阶层在1949年前的连年战乱
经济停滞和1949年后的
平均主义中,一步步平民化乃至贫民化的轨迹。同时,石库门的亭子间化最终表明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关于中产阶层的神话终于衰落,一个建设现代都市梦想终于幻灭。石库门兴盛在二三十年代,亭子间诞生也在二三十年代。所以石库门在兴盛的那天已经孕育了衰落。亭子间就是终将出现的不祥预兆,就像夜半森林中猫头鹰的叫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