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国上海市公办高校
上海中医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简称“上中医”(SHUTCM),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111计划”、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高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长三角中医药高等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历史沿革
上海中医学院时期
1956年1月,卫生部在《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全国卫生工作规划要点》中提出,“从五六年开始,建立四所中医学院”。3月,卫生部与教育部共同制定了四所中医学院组建方案和教学计划。5月2日,在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成立了筹建上海中医学院筹备组。5月21日,租赁北苏州路河滨大楼部分建筑,暂作临时校舍;筹备组迁入办公。8月6日,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分别成立四所中医学院。
1956年9月1日,上海中医学院宣告成立,在河南路国华大楼举行第一届开学典礼,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到会并宣布市人民委员会决定,任命程门雪为首任院长,属市卫生局管理。
1957年7月12日 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学校的行政领导由市高等教育局负责,中医西医师资的配备和中医教学业务的指导,仍由市卫生局负责。
1958年2月5日,卫生部明确上海中医学院交由上海市领导。同年2月起,学院行政领导归属市高教局,教学业务由市卫生局指导。3月,学校正式搬迁至徐汇区零陵路校区。
1960年4月,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与毗邻的第十人民医院合并,划为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7月,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建成。 
1964年起,为国家卫生部直属领导。1969年10月26日,移交给上海市革委会管理。
1975年9月1日 上海中医学院举办第一期外国医生针灸学习班。
1976年,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门诊部和南昌路新针针灸门诊部合并,扩建为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岳阳医院。
1978年,中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学校在全国中医院校中作为第一批招生单位,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同年5月,学校转入卫生部的直接领导。
1981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82年后,作为地方院校,仍由上海市领导。
1983年,学校被指定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之一;同年,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学校成立中国上海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是中国最早的3所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之一;同年,学校经国家教委审核批准成为全国可接受外国留学生的66所高校之一。
1984年11月26日,经国家科委批准,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正式成立,实行与上海中医学院“两块牌子、一套管理机构”的体制。
1986年2月7日,上海中医学院30周年校庆。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发来贺信。
1987年,首批开展硕博连读临床医学博士招生。
1991年9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龙华医院为全国省级示范中医医院建设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时期
1993年12月6日,国家教委批准上海中医学院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
1998年,首批试点招收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1999年,学校首批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的评估,并于2007年再次被评为“优秀”。
2000年,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85年在奉贤县卫生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并入上海中医药大学。
200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中医学七年制、八年制学生联合培养工作。
2003年7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
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师承教育与学位教育结合的改革试点工作。
2007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2010年,学校开展了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相结合的改革。同年,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称号,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上海市属高校,也是全国唯一的中药学一级学科“优秀”流动站。
2012年,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学校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医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三。
2014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嘉定区合作共建“国际中医药城区”。
2015年3月,学校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4月,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6年,学校与虹口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共建协议。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12月,教育部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均取得A+的优秀成绩,是全国中医院校中唯一取得3个A+的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上海中医药大学入选。同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成为教育部与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第一所中医药院校。
2020年4月,学校与绿地控股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生物医药产业园。5月,两校联合建设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代中医药高等研究院”揭牌。6月,学校与温州医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学校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学院”,联合开展“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试点专项”,开设九年联合培养、本博连读中医学“屠呦呦班”。
2021年,首批加入“沪校苏企联盟”。同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发起成立上海市安宁疗护发展研究联盟。
2022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同月,入围第二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名单。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等相关高校和单位,成立了长三角中医药高等教育联盟。
2023年9月,学校与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签署中医药事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2月,学校与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4年7月,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15个二级学院、教学部、教学中心,开设16个本科专业,5个继续教育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8个、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4个。在教育部第四、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科成效显著,学科整体实力位列中医院校前列。在中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均取得A+的成绩。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300余人,有两院院士3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3名、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7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名、有上海市名中医73名、有高级专家和教授700多名,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有国家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5个;有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17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与示范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7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交流合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家海外院校、医疗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研、教学、医疗等合作关系。包括中英合作药学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泰国、马来西亚、马耳他、希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院校合作开展境外中医药学历教育,创建“太极健康中心”和孔子学院等。成立上海市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引领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已在荷兰、摩洛哥、毛里求斯、泰国、马耳他、英国、比利时等国家设立海外中医药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重点智库等14个省部级重大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在“十四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68项,立项总数均位于行业前列,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26项,其中省部级和国家级学会科研成果奖110项。共有8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十大学术进展。上海中医药大学于2000年至2020年间累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项。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25项,直接经费资助总额为5705万元,其中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6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4项,立项资助数连续十年位列全国中医类院校首位。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文献总藏量由初创时的4万册增长到目前的100万余册。收藏古籍36663册件,包括特藏善本1110部6196册。藏书主要为与中医药有关的元、明、清各时代的刻本、抄本,包括同时期内日本、朝鲜的各类版本,及民国时期中医药书籍和各中医院校的教材。藏品中有诸如元代刻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赵开美校刻本《仲景全书》,明嘉靖汪济川刻本《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清顺治六年(1599)白鹿山房木活字本《李士材先生伤寒括要》,民国时期《章太炎先生手写古医方》等珍品。其中《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明嘉靖汪济川刻本)等10部古籍,被选入2008年、2009年、2010年文化部公布的3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学校的中医古籍图书的藏书,无论是在品种上、册数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位居全国中医院校的前列。同时,馆内还有民国时期出版的中医期刊109种,各类文史哲线装书、善本书也有一定的收藏。2009年6月被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上海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的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6314平方米,展览面积4050平方米。基本陈列分原始医疗活动、古代医卫遗存、历代医事管理、历代医学荟萃、养生文化撷英、近代海上中医、本草方剂鉴赏、当代岐黄新貌八个专题,反映中华医学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并预示其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学术期刊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名家薪传、名师汇讲、百家评述、灵兰探幽、临床百科、学苑春秋、实验中医、方药研究、教育论坛、管理科学、专题综述等栏目,主要报道中医药在科研、临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中医药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介绍相关领域的国内外进展。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Science Evaluation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及《中国药学文摘》收录源期刊、《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源期刊,并被国际著名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上海中医药杂志》
上海中医药杂志》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7-1334,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1276/R,大16开,月刊,每月10日出版。
该刊于1955年创刊,是中国创办最早的中医药学术期刊之一,在中国中医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定中文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摘》和《中国药学文摘》源期刊,并被日本科技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解放军医学图书馆CMCC系统、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国际、国内著名的检索系统收录。
《中医药文化》杂志
中医药文化》杂志(原《医古文知识》),1984年创刊,双月刊,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长期聚焦中医药学术热点。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来源期刊转载来源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21年入选中国科协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
校园文化
形象标识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标主体图案外形为“鼎”,寓意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鼎盛;内形为“炉”,象征岐黄学子在校内淬炼成才。内核的太极图案为艺术化呈现。主体图案似“申”,特指上海申城,彰显学校的地域特点及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该图案又似篆书“東”,暗含中医药文化源起东方之意。图案中央蕴含“中”字造型,体现学校的中医药特色。中英文校名体现学校的国际化与开放性。“1956”表示建校时间。色彩为暗红色,古朴,庄重,衬托出学校源远流长的历史。
精神文化
勤奋、仁爱、求实、创新
勤奋——严谨治学,精育英才,刻苦学习,潜心研究,甘于寂寞,矢志拼搏;仁爱——大医精诚,救死扶伤,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包容宽厚,大气谦和;求实——立足中医,尊重科学,脚踏实地,敢于担当,恪守诚信,繁荣学术;创新——志存高远,追求卓越,面向未来,弘扬中医,敢为人先,再创辉煌。
校歌为《杏花开遍美丽的校园》,作词:乐莪,作曲:钟堂。
阳光洒遍青翠的杏林
我们相聚在浦江之滨
努力弘扬中华的瑰宝
为人类托起浓浓的绿荫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跨越世纪 走向世界
为中医新的腾飞贡献智慧和才华
杏花开遍美丽的校园
我们耕耘在浦江两岸
努力发掘伟大的宝库
为人类扬起生命的风帆
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
跨越世纪 走向世界
为中医新的腾飞贡献智慧和才华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图书馆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占地面积逾170平方米。其中收藏古籍36663册件,包括特藏善本1110部6196册。藏书主要为与中医药有关的元、明、清各时代的刻本、抄本,包括同时期内日本、朝鲜的各类版本,及民国时期中医药书籍和各中医院校的教材。馆内还有民国时期出版的中医期刊109种,各类文史哲线装书、善本书也有一定的收藏。2009年6月被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上海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博物馆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的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6314平方米,展览面积4050平方米。基本陈列分原始医疗活动、古代医卫遗存、历代医事管理、历代医学荟萃、养生文化撷英、近代海上中医、本草方剂鉴赏、当代岐黄新貌八个专题,反映中华医学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校友情况
上海中医学院校友会于1986年9月20日宣布成立,由解放前私立上海中医学院(前身为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和1956年建立的上海中医学院的校友会联合组成校友会总会,于1993年12月随大学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友会。1996年,时值学校四十周年华诞之际,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友会经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认证注册。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2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