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岳阳楼》是清代
黄遵宪所作七言律诗。该诗写诗人登楼眺远,想起长江上下游大片地区已划入英国的势力范围,而自己却无法力挽狂澜,抒发了诗人的伤时之嗟和报国情怀,同时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虑和民族自信心。该诗用典颇多,形象地揭示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正像压在头上的“秦头日”,尽管它们妄图瓜分中国,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是难以分割的,使全诗在传统题材中有所突破。
作品原文
上岳阳楼1
巍峨雄关据上游2,重湖八百望中收3。
当心忽压秦头日4,画地难分禹迹州5。
从古荆蛮原小丑6,即今砥柱孰中流7?
红髯碧眼知何意8,挈镜来登最上头9。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岳阳楼:湖南岳阳县城西门城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始建于唐,宋代重修,
范仲淹作《岳阳楼记》。
(2)巍(wēi)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关:指岳阳楼。据上游:岳阳楼在洞庭湖北端,位居上方。
(3)重湖:洞庭湖南面有青草湖,中隔沙洲,水涨时则两湖相连,故称重湖。八百:指洞庭湖、青草湖与赤沙湖(在洞庭湖西)三湖合一,周围八百余里,故有“八百里洞庭”之说。
(4)秦头日:南宋权奸
秦桧当政时,谢石拆“春”字说:秦头太重(暗喻秦桧权力太大),压日(指皇帝)无光。这里指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压迫益重。作者句下自注:“近见西人势力范围图,竟将长江上下游及浙江、湖南指入英吉利属内矣。”
(5)禹迹:相传
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域为禹迹。这是说中国领土是完整不可分割的。
(6)荆蛮:古代中原人对荆楚地区(约今湖北、湖南一带)人的称呼。《诗经·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是说荆蛮蠢动,侵扰周王朝,但被方叔率军征服了。
(7)砥柱:山名,又称三门山。在河南三门峡市,当黄河中流,因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诗文中常用以比喻能负重任、支撑危局的人或力量。
(8)红髯(rán)碧眼:指洋人。髯,胡子。
(9)挈(qiè)镜:带着望远镜。作者句下自注:“是日有西人登楼者。”
白话译文
高大雄伟的岳阳楼位居洞庭湖上方,八百里洞庭稍有风吹草动便可尽收眼底。
当心注意压着大清的帝国主义,他们再怎么划分我们中国领土,中国领土也是完整不可分割的。
从前周朝时,荆蛮蠢动,侵扰周王朝,但被方叔率军征服。而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谁是可以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从而成为今日中国的方叔呢?
我知道红胡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又在打什么鬼主意,因为他们正带着望眼镜登上岳阳楼,最用心地眺望四周。
创作背景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六月,黄遵宪赴湖南长宝盐法道任,途经岳州,登岳阳楼,忽然看见几个红髯碧眼的洋鬼子拿着望远镜也在登楼,想起岳阳楼、洞庭湖和长江上下游大片地区已划入英国的势力范围,因此写下该诗。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巍蛾雄关据上游,重湖八百望中收”,诗题《上岳阳楼》的“上”字,与“望中收”的“望”字,构成了诗人的动作线。望中所见,一关一湖,关据上游,湖围八百。岳阳楼是岳阳城西门楼,扼据洞庭上游,洞庭湖南为青草湖,西为赤沙湖,水涨时三湖合一为“重湖“。此以雄关扼据,八百里烟波写岳阳楼重要的地理形势,联系尾联,可以体会出诗人的军事和战略眼光,与何绍基岳阳楼题铭“八百里长天一览湖边风月最宜秋”纯写“湖边风月”不同。
颔联上句“秦头日”用潘永因《宋裨类钞》之典,这里可见,沉沉地压在诗人“当地”的“秦头日”,正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象征。下句中的“禹迹州”,指大禹所划分的九州,帝国主义虽然妄想着“划地”,但具有巨大的历史和民族凝聚力的中国,它们毕竟是“难分”的!这二句,表现了诗人的现实忧虑和民族自信心,有着不可忽视的思想意义。同时,在字面上,它们又不脱“上岳阳楼”:上了高楼,故觉日低压人;远望重湖,乃发湖虽大而不能分开禹迹州之叹(洞庭湖南北皆属九州中的荆州,湖将荆州划为今湖北湖南二部分)。以不动声色之笔,写出深沉的思虑,这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古典诗歌素养。
“从古”二句,用《诗经·采芑》“轰尔荆蛮,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语意,预言侵略者与中国大邦为敌,方叔终将用奇谋打败侵略者。但是,今日却没有“方叔”这样能够力挽狂澜的俊杰之士与中流砥柱!激愤的语气中,包含着英雄自许和英雄许人的豪迈精神。与
康有为的“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有异曲同工之妙。
“红髯碧眼知何意,挈镜来登最上头“。诗人自注:“是日有西人登楼者。”与许人同资岳阳楼的“西人”,未必与中国人民处于敌对状态。但他的‘挈镜”而众。且登“最上头”,却引起了抱敌忾意识的诗人的警觉。“知何意”三字,充分地表现了诗人的警觉,以及由忧患意识转变来的敌忾意识。本是传统题材,但诗人将“挈镜“的“红髯碧眼“与雄关古楼剪辑在一起,且始终以民族仇恨的眼光注视着他们,不仅点明了全诗的感慨之由,更给伤时、报国的襟怀,赋予了强烈的时代气息。
名家点评
中国李白学会理事、四川杜甫学会副会长
吴明贤《近现代诗词》:全诗伤时报国,沉郁悲壮而情感真挚。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清光绪二年中顺天乡试举人。先后任中国驻日本使馆参赞、中国驻美国旧金山领事馆总领事、中国驻英国使馆参赞、中国驻新加坡总领事等职。因写了大量的反映中国近代社会重大事件的诗,故有“诗史”之誉,有《人境庐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