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
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中国有许多地方上坟都有讲究,通常是在忌日、正月十五、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农历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晚辈要准备祭祀用品(包括烟酒、馍、香、纸钱、鞭炮花圈等),到死者坟前进行祭祀,以表后人对上辈人的思念之情。
分类
祭祖的形式分三种:
坟地
较为普遍的方式,即在祖宗葬地(一般在本村的坟地)举行,俗称上坟,时间主要是忌日和传统重大节日(中秋除外),如除夕、清明、中元节(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六月初一等。由家里的男人携祭品、香纸到坟前,摆放祭品、水酒,然后烧纸、焚香、奠酒、行礼,其间还压坟头纸。上坟习俗尤以清明上坟最为隆重,前一天早上还要去给祖先坟上添土,以示家族人丁兴旺。大多数农村家族儿子结婚,也要去上坟,意思是告诉祖宗儿子成家,人口又多了。另外, 人死后第七天黎明,家人到坟前祭奠致哀,称“垒七”。此后每七天一次,一般五七而毕,也有垒到七七的。人死第100天时亲属儿女备供品祭奠,叫百餮,旧时有的扎上摇钱树、纸箱、纸柜焚化坟前,只是烧些纸钱。
家祭
不到坟上去,或与上坟同时进行,把写有直系宗祖的牌位或谱系图供在正堂或家庙,全家或全族人一齐祭祀,在家祭的称“请家堂”,仪式十分庄重。由家族里辈分最高的老人主持,一般过年的时候跟续谱同时进行。近年来,由于推行火葬,公墓已成普遍,上坟也有在公墓进行的。
遥祭
也叫“请”,因天气不佳,不能出门,或是离乡客居外地,不能亲临墓地祭祀,便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设祭,向着故乡祖先墓地方向,举香作揖恭请先祖享祭。
仪式
清明时节的上坟非常重要。因为祭祖和孝道是绑定在一起的。若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上坟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垫上砖头,让他人看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时间
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农历七月十五、农历十月一日、大年三十、大年初一,正月初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4 19:16
目录
概述
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