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即事五首
元代萨都剌诗作
《上京即事五首》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第一首侧重描写草原人家的放牧生活;第二首侧重描写秋日射猎;第三首侧重描写草原清晨的特有景象;第四首写射猎的状况;第五首写上都的晨景。全诗描写蒙古草原奇丽的景观和当地人的民俗风情,浑和壮美,笔力清劲,历历如画。
作品原文
上京即事五首
大野连山沙作堆,白沙平处见楼台。
行人禁地1避芳草2,尽向曲阑斜路来。
祭天3马酒洒平野,沙际风来草亦香。
白马如云向西北,紫驼银瓮4赐诸王。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5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6下毡帘。
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
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
五更寒袭紫毛衫,睡起东窗酒尚酣。
门外日高晴不得,满城湿露似江南。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白话译文
旷野连山沙砾成堆,白沙平处出现楼台。
行人到了官中避开芳草,都向曲曲回廊斜路走来。
祭天的马乳酒洒向原野,沙漠里吹风草也散发奶酪香。
白马如云走向西北,紫驼运载银瓮赐给诸王。
牛羊散漫夕阳西下,野草生香乳酪味甘甜。
北风卷地飞沙好似满天雪,家家的帐篷放下了毡帘。
塞外风高弓力猛又强,王孙们飞马游猎在沙场。
呼唤雕鹰挂着腰箭回来晚,马背上倒挂着一对白狼。
五更寒气偷偷钻进紫毛衫,东窗起床酒意仍酣。
门外日高无力出去,满城湿露好似在江南。
创作背景
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日,元顺帝在上都即位,举行庆典。诗人参加庆典之后,写下这组诗。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第一首诗写的是上都的外景。广阔的沙漠,与远远的山峰相衔,一座雄伟的城堡巍然矗立。在宫殿里,楼台曲栏相连,宫殿前那一片绿草,欣欣向荣。这首诗把上都城堡与宫殿置放在一个绝大的背景中,取景独特,在大镜头中又摄取誓俭草作局部的特写。这样,全景与局部相结合,一座沙漠都城便形象地凸现出来。
第二首写祭天典礼结束了,成袋的马奶子酒洒在无边的平野上,一阵阵风从沙漠上吹来,拂过草原,带来一股浓郁的酒香。祭天后的赛会开始,赛马场上,成群的白马,犹如一片白云,向西北方移去。活动结束,皇帝颁下赏赐,一匹匹紫色骆驼,负盛满酒的银色酒瓮,走向各部落王公贵族的帐篷。全诗由一个个画面组成,从祭天写到赛会,又写到活动结束,每个过程都抓住最精彩的部分。祭天则写风带酒香,赛会则写赛马,比赛结束则写颁赐。余下情景,都让读者自己去想像。诗又充分注意着色:黄沙青草、白马、蓝天、紫驼、银瓮,和谐地搭配在一起;而节日的五彩旌旗,绚丽服饰,豪华帐篷等又隐在诗外,使读者自然能感受到。短短四句,包蕴着十分丰富的诱惑力,一下子把读者吸引到那新奇热闹的场景中去,深深地陶醉在诗境中。
第三首写草原的暮色与瞬息多变的气候。黄昏降临,一轮红日缓缓地向地平线坠落。东一群西一群散乱无序的牛羊,回向帐篷附近的畜栏里。无边的野草,散发着沁人肺腑的芳香,牧民们吃着奶酪,打发走了这劳动的天。忽然,凛冽的北风从沙漠吹来,夹带着漫天沙子,一片白茫茫地犹如下雪一般。家家帐篷都放下了厚实的毡帘,抵挡着风沙。这首诗组织了两个草原特有的景色,合成了一通黄昏交响曲。前半安定静穆、祥和多趣,后半萧瑟凄迷,震耳憾心。这样鲜明的比照使读者对边塞多变的气候、景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第四首写狩猎的情况。秋风劲吹,牧草枯黄,逐围打猎的季节到了。王孙贵族带着劲弓,骑着骏马,驰骋在浩瀚无垠的草原上。晚上,吆喝着鹰儿,归来马上悬挂着猎获的野兽。这首诗采取了平铺直叙的手法,不写打猎所注重的斩获、追逐等热点,只是淡淡说去,令读者自然感受到那刀响弓鸣、马蹄飞扬的热闹场面。
第五首诗写上都晨景。五更醒来尚,留着昨夜的余醉;晨风料峭,毛衣不暖,太阳早早地升起,外面雾气蒸,霜露满地,犹如江南。这首诗捕捉的仍是塞外草原沙漠中城市特有的景象。在那儿,气候温差大,日照长,所以太阳出的早,水气弥漫。这样的状况,非身临其境者难以体会。
这五首诗,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虽然还是唐人诗下的边塞景色。沙漠依旧,朔风仍然,但唐人于景色外所表现的凄怆哀惋的胡笳军乐,剑拔弩张的战争气氛,豪气干云的英勇斗志,缠绵不尽的乡思别愁,在这里换成了平静的、亲切的而又使人神往的世界。
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曹余章《历代文学名篇辞典》:“沙际风来草亦香”,“野草生香乳酪甜”,一洗同类作品苍凉悲怆之气,对大草原充满深爱,展示出独具神采的风貌。
作者简介
萨都剌(1272—?年),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人。少时家道中落,曾奔吴楚,以经商侍亲。秦定四年(1327年)进士,授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秩满,入翰林国史院。累官江南诸道行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准西北道廉访司经历。晚年致仕,寓居杭州,以战乱曾避走绍兴、安庆等地,不知所终。萨都剌一生写过大量作品,尤以诗歌为世所称道。其诗题材多样,风格亦多样。古有《雁门集》传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31 08:45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