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齿躄鱼
躄鱼科躄鱼属鱼类
三齿躄鱼,学名:Antennarius triden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5),为躄鱼科躄鱼属的一种鱼类。体粗短,侧扁,长椭圆形,背缘弧形,腹部突出,后部渐细,尾柄较短。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岸、东至太平洋所罗门群岛、北至日本以及中国南海台湾海峡东海等海域,属于近海暖水性底层小型鱼类。多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海洋中、常潜伏于海湾滩涂、浅海岩礁以及海藻丛生处及珊瑚丛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长崎。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2.0~2.3倍,为头长1.6~1.8倍。头长为吻长5.2~5.8倍,为眼径11.7~17.6倍。
体粗短,侧扁,长椭圆形,背缘弧形,腹部突出,后部渐细,尾柄较短。头大,头高和头长几相等,前端高而圆钝。额部在背鳍第二鳍棘的后方具一凹陷区,凹陷区皮肤光滑,无小棘突。吻较短,约为眼径2.0~2.2倍。眼很小。眼间隔宽。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具鼻瓣,圆形,后鼻孔大,椭圆形,嗅囊较大,具初级嗅板。口大,口裂几近垂直状。下颌突出,长于上颌。上颌后端为皮膜所盖,不伸达眼前缘下方。上下颌牙尖锐,多行排列,梳状,可向内倒伏,犁骨、腭骨具4块牙丛,2犁骨牙丛横列, 2腭骨牙丛纵列。唇发达,下唇边缘具若干皮须状小突起。舌发达,游离,前端圆形。鳃孔小,圆形,位于胸鳍基部下方。鳃1/2+2+1/2个。第一鳃弓背面无鳃丝,腹面前半部具发达鳃丝。鳃耙退化。肛门位于臀鳍前方。
体无鳞,皮肤粗杂,密被细绒毛状小棘突。侧线不明显,由腺孔连接而成,一支侧线由吻端经眼上方沿体背缘延伸,在胸鳍后上方下弯,伸达尾鳍基,另一支在口角下方沿颊部外缘作弧形弯曲,向上在额部凹陷区侧方与侧线相连。
背鳍具3分离鳍棘;第一鳍棘形成吻触手,位于眼前上方的吻背中央,柄细长,顶端具3分支穗状皮瓣,左右两侧皮瓣宽长,中间皮瓣短,基部黑色,第二鳍棘在第一鳍棘后方,位于额部凹陷区的前方,粗强,似棍状,基部为皮膜所盖,第三鳍棘位于头的后上方,粗强,为皮膜所盖,呈三角形隆突,距第二鳍棘和鳍条部均较远。背鳍鳍条部较高,基底长,起点在胸鳍基部前上方,各鳍条以膜相连,仅尖端外露,最后数鳍条分支。臀鳍起点在背鳍第十鳍条的下方,鳍条分支。胸鳍位于体侧下方,具假臂,埋于皮下。腹鳍近喉位,较小,在头腹面常作水平状向两侧伸展。尾鳍圆形;胸鳍前方沿体侧至头腹面具稀疏的深黑色须状小突起。
生长环境
属于近海暖水性底层小型鱼类。其多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海洋中、常潜伏于海湾滩涂、浅海岩礁以及海藻丛生处及珊瑚丛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长崎。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岸、东至太平洋所罗门群岛、北至日本以及中国南海台湾海峡东海等海域。
参考资料
三齿躄鱼.中国动物物种数据库.
三齿躄鱼.农业户.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14:0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