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坑
歙县下辖村
三阳坑地处皖、浙交界处的万山丛中,人家八九百,集处在溪的旁边、山的腰际。
歙南三阳坑
歙南发源于清凉峰、流归于新安江的昌源河绕村而过,梅溪穿村东流去。远处山间,白墙数点,掩映在绿林修竹间。
三阳坑的山水是隽永的诗、素雅的画。暖春,河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鹅鸭。炎夏,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晨曦山抹微云,日暮白鹭霞飞。金秋,红叶丹枫,层林尽染,贡菊洁白铺山野,柿子通红压枝头。寒冬,天朗气清,水落石出,菊残犹有傲霜枝,瑞雪霏霏白满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钟情于山水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山与水包涵了无穷尽的人生哲理、美学规律,三阳坑山水更具特别的精神内涵。徽州先人有“枕山、环水、画屏”的构村模式,山有来龙昂秀发,水应围抱作环形,山是村的摇篮,水是村的明眸,山给予了人类生命的营养,水濯洗了人世间的尘埃,青山绿水造就了三阳村的历史与未来。
古老的三阳坑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出门包袱雨伞,回来黄金万两。归家的富贾乐善好施,在村里建宗祠庙宇、筑亭台楼阁、造桥、铺路,把三阳坑装扮成了瑶台仙境。历经岁月的尘洗,如今的三阳坑,村内是徽式的古建筑群,村外则是西式的楼房区。步入村里,一抹儿粉壁黛瓦,一样儿朱栏雕花,马头墙托起星斗,小天井筛着月华,石板路油光铮亮,街巷中薄雾如纱。“茂林听涛”、“环周石泉”、“庆丰涛欢”、“青龙出溪”等十大名景,好客的村人会一一指点予你。漫步村外,宽阔平整的水泥道上车来人往,小洋楼内富丽堂皇;房前花果香,楼后树成行。三阳坑是一本现实与历史编就的书籍。封面是村人,题图是水口,书脊是路,页码是墙,文字却是居家内的饰物。三阳的三路?石板路、马路、高速公路 、三桥?木梁桥、石拱桥、高速公路桥 、三塔?八十年代的电视塔、九十年代的卫星电视接收塔、新世纪的电讯塔 立在村中的各个角落,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三阳坑的历史演变。到过三阳坑的摄影师赞叹过:“三阳坑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
穿透时空的隧道,三阳坑铺展在你眼里的是一幅“世外桃源”的水墨长卷。长卷里的三阳坑,定会深深吸纳着你的目光,打动你那颗探古寻幽的心。
三阳村简介
又名三阳坑,简称三阳,雅称阳川,曾名梅溪,居民多为洪姓。位于歙南清凉峰脚下昌源河畔北侧梅溪河沿岸。三阳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三阳村在村级区划调整前为3个村,由原来的三阳村、美川村、高山村三村合并而组成,全村现总有面积15.51平方公里,1435户,4561人,共有38个村民小组。三阳村交通便利,老徽杭公路穿村而过。徽杭高速公路直通黄山、杭州,有唐三公路通往淳安千岛湖。三阳村盛产茶叶、菊花、山核桃等农特产品,其中出色的农产品龙头企业有:黄山市顶龙炒货厂(法人代表范立新)、歙县龙风茶厂。
改革开放以来,三阳村民有50%以上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先后兴办三阳仪表配件厂、三阳地毯厂、三阳纸扇厂等。经三阳村的徽杭公路旁店铺林立,有服装、食品、百货、音像、机电修理等各类商家120余家,其中外来客商20余家,形成“三阳商业一条街”,成为金川、竹铺等周边乡镇商贸交易中心。
三阳梅溪河天生丽质,穿村而过,汇入昌源河。溯流而上,居民小桥河埠,鸡鸣犬吠鸟啼,古磅苞竹野花,举目所见,如诗如画。
三阳有打秋千,三阳罗汉灯、三阳中秋嬉龙,还有丰富的撒帐口传艺术等。
参考资料
三阳坑.歙县人民政府官网.2012-11-07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4 21:00
目录
概述
歙南三阳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