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
词语
三调,汉语词语,拼音sān diào,指相和歌清平乐中最主要的三种调式,是清调、平调、瑟调的总称。 三调从两汉南北朝,随着朝代和俗乐名称的变化有不同的解释。
解释
1.汉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南北朝至隋唐,以清﹑平﹑侧为三调。
2.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
三:三 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调:调(调) 安排处置:调令。调用。调度(d?)。调动。调任。调防。调兵遣将。
出处
《旧唐书·音乐志》:“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乐’之遗声也,汉世谓之三调。”《隋书·经籍志》中有《三调相和歌辞》五卷。因此,后世又称其为“相和三调”。《晋书·乐志》有“魏世三调歌辞之类”的说法。《宋书·乐志》:“清商三调歌,其旧辞施用者,计平调六曲、清调六曲、瑟调八曲。”《魏书·乐志》载陈仲儒神龟二年(519)奏议中反映出清、平、瑟三调的音阶情况:“瑟调以宫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角为主。”但对其结构的解释仍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一般认为是同均的宫、商、角三种调式,又有人认为是琴上的三种调弦法所呈现的三种音阶结构。
参考资料
三调.在线汉语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7 16:35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