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镇,隶属于
广东省中山市,位于中山市东北部,东连
民众街道,南与
港口镇隔河相望,西与
黄圃镇隔河相望,北与广州市南沙区
横沥镇隔河相望。行政区域70.32平方公里。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三角镇全镇常住人口136140人。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三角山已露出水面。
1152年(绍兴二十二年),三角属香山县古海乡海域。
1381年(洪武十四年),属黄旗都。
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东海十六沙形成,三角的白鲤沙、三江沙(后为三角沙)露出水面,由西江、北江、东江水夹卷的泥沙奔下陆续沉积而成陆。
1910年(宣统二年),香山县设立区制,三角属第九区。
1930年(民国十九年),九区改为东海区,三角属东海区。
1931年(民国二十年),东海区又改为九区,三角仍属九区。
1950年4月,属十区。
1955年,属民众区。
1957年2月,撤区分出,设为中山县三角乡。
1958年8月,三角乡称三角人民公社,驻地三角圩。
1958年10月,属黄圃大公社。
1959年4月复分,恢复三角公社。
1961年复属民众区。
1963年1月分出,复称三角公社。
1983年,改称为三角区。
1986年12月,撤区建镇,称三角镇,驻地三角圩。
1994年,三角镇政府驻地从三角圩迁往新区金三大道中。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12月,三角镇辖2个社区、7个行政村。三角镇人民政府驻金三大道中10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三角镇地处
中山市北部偏东,东北隔洪奇沥水道与
广州市番禺区、
南沙区万顷沙镇相望,东接
民众街道,西接
黄圃镇和
阜沙镇,南邻
港口镇。辖区总面积70.3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三角镇为冲积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除三角山、独岗山和小团范山等几个小山丘外,地势平坦。镇内平原河涌密布河网密度0.9~1.1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高点三角山位于境内中部海拔77米。
气候
三角镇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期短,冬季天气干燥且雨量减少,年均气温23.2℃,相对湿度约81.35%,年平均日照时数1709.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700~2100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为1981年2669毫米。
水文
三角镇外有鸡鸦水道、黄沙沥水道、洪奇沥水道环绕,内有河涌50条,内河支堤长约230千米,属沙田水乡。主要河涌有自然流成的乌沙涌、白里涌、仔口涌、八涌、布刀涌、三江沙涌、尤鱼涌、深河涌、怡丰涌、石基河涌、高沙涌、高平涌、福龙涌、头围涌、鸡头口涌、生生口涌、独岗涌等,人工开挖的有新涌、江北涌、石涌、九十亩涌等。
自然灾害
三角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雨等。台风灾害年均发生3~5次,主要发生在7~9月。暴雨灾害年均发生4~6次,主要发生在6~10月。
人口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三角镇全镇常住人口136140人,其中流动人口66828人,户籍人口69312人。城镇户籍人口58083人,占常住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83.80%。全年出生率0.97‰,死亡率0.68‰,自然增长率1.91‰。
经济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三角镇实现GDP总额123.06亿元,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2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80.9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30.96亿元,下降0.1%,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9.0:65.8:25.2。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0亿元,增长3.7%,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渔业产值16.4亿元,增长4.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增速较1-11月加快0.3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8亿元,增长24.1%。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零售业增长6.8%,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6.1%,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9.7%。
全年税收收入合计:20.7亿元,增长12.1%。其中:市级税收收入6.7亿元,同比下降2.0%。
政治
交通运输
三角镇境内有京珠高速公路贯通镇域南北,设有大型出入口,省道南三公路东西走向贯穿全境,与番中公路、国道G105线相连。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0年末,三角镇有公办初中2所,公办小学6所,民办小学2所,在校中小学生1.42万人。公办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490人;民办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1422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三角镇有文化艺术团体21个,会员920个,其中团体会员180个,个人会员740个,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麒麟舞《欢乐麒麟》、小品《三脱伪军装》、戏曲《郑板桥为官》、粤曲《夕阳红》、咸水歌《幸福中山》,小品《三脱伪军装》和戏曲《郑板桥为官》分别获得中山市第三届原创戏剧曲艺大赛金奖和银奖。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演职人员500人,年演出28场次,观众2.2万人次;电影放映单位1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350平方米,藏书2.86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3人。
截至2020年末,三角镇有图书馆和迪茵湖、天际阳光2座自助图书馆。
医疗卫生
截至2020年末,三角镇有一级甲等医院(三角医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下辖中心门诊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村卫生站,医院卫生技术人员241人,病床150张。
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三角镇地处明代末年形成的东海十六沙,因沙洲呈三角形状称三角沙,故名。
民俗文化
三角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三角麒麟舞、咸水歌、粤剧戏曲、唱龙舟等,其中三角麒麟舞于2009年10月人列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的文化节有一年一度的环镇元旦长跑活动、新春群众游园活动、闹元宵、新春音乐晚会等。
方言
风景名胜
三角镇有中山(东北组团)三角儿童公园、鲤鱼山党建主题公园、金鲤湾生态湿地公园、三角山公园、迪茵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景点。
荣誉称号
2020年7月29日,三角镇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1年9月8日,三角镇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9月,三角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22年11月1日,三角镇(杂交鳢)被农业农村部公示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2023年3月,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2023年3月,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
2023年10月20日,入选“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