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味为散,内
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
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方以巴豆之辛热,温通寒实,攻逐痰水;贝母
涤痰散结,桔梗开泄肺闭。全方药性峻猛,巴豆辛热有毒,攻泻甚烈,且能催吐,故病势偏上者,邪实因吐而减;病势偏下者,邪结因利而解。
[
成无己]
辛散而苦泄。桔梗、贝母之苦辛,用以下气;巴豆之辛,用以散实。(《
注解伤寒论》)
[
周扬俊] 寒饮内聚,又被水寒,两寒搏结于胸中,梗贝消饮开隔,巴豆佐之,
散寒逐水,使邪退而结开,
吐利之间,有全功也。(《
伤寒论三注》)
本方《
金匮要略》用于治疗
肺痈,虽为经典之法,但若非确为
寒痰阻滞于肺者,则未可轻投。以肺痈属热实者居多,属寒实者较少故也。本方为治寒实结胸的代表方,作用峻烈,不易掌握,因之现代临床运用相对不多。尝用以治疗
呼吸系统和
消化系统疾病如
胸膜炎、
胸腔积液、
肺脓疡、
肠梗阻、
胆囊炎、
胆石症、胆道
蛔虫等。其
病机必以寒实为准,否则,不可人滥投此方。据报道以本方治疗肺痈5例,全部病例均经中医
清热化痰解毒
排脓以及西药治疗无效,改用本方治疗获效。另用本方合雄黄解毒丸加
黄连,治疗
咽白喉伴
呼吸困难者101例,
治愈率达81.1%。在14例医案
统计资料中,有中医诊断者9例,其中寒实结胸5例,
喉痹2例,
癃闭、肺痈各1例。西医诊断涉及
慢性气管炎、
急性胃肠炎并发肺炎、肺脓疡、
急性肾功能衰竭、肺炎等。关氏等认为,上述病证中,凡见
厥逆、
大便不通、心下硬痛、
咳痰、呕逆、
脉沉滑、舌苔白腻等,即可考虑运用本方。
郑某,70余岁。素嗜酒,并有
慢性气管炎,
咳嗽痰多,其中
痰湿恒盛。时在初春某日,大吃
酒肉饭后,即入床眠睡,翌日不起,至晚出现昏糊,询知瞠目不知答。因其不
发热、不气急,第3天始诊。两手
脉滑大有力,满口痰涎粘连,
舌苔厚腻浊垢,呼之不应,问之不答,两目呆瞪直视,瞳孔反应正常,按压其胸腹部,则患者蹙眉,大便不行,小便自遗,因作
寒实结胸论治。用
桔梗白散5分,嘱服三回,以
温开水调和,缓缓灌服。2次药后,呕吐粘腻胶痰,旋即发出长叹息呻吟声。3次药后,腹中鸣响,得泻下两次,患者始觉
胸痛、发热、口渴欲索饮。继以
小陷胸汤两课目而愈。(
江苏中医 1961,(8):16)
张某,女,5岁。春月患
肺炎,输氧输液数日而疗效不佳。
鼻翼翕动,
口唇微绀,痰声如拉锯。两肺湿
罗音满布,肺细数,苔班剥而干。投三物白散1.5g,加麝香少许,冷开水调服。逾20分钟,呕吐痰水约100ml,呼吸立畅。翌日诸症大减,复用清肺益气
化痰之剂,并青、
链霉素注射,半月余康复。(浙江中医杂志, 1987;(1):32)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
文蛤散;若不差者,与
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141)
病在太阳,应当发汗解表,
反用冷水喷洒或灌洗的方法治疗,邪热被水郁遏不得解除,反而更加烦扰不安,肌肤上起如粟粒状,想要喝水,但又不真正作渴,可以服文蛤散。如病未痊愈,再用五苓散治疗。若是寒实结胸,没有热象的,用三物小陷胸汤,也可用白散治疗。
寒实结胸,与热实结胸相对,乃寒邪与水饮
痰浊相搏结于心胸膈间,其性属寒属实,
是故心胸膈间痞硬胀满疼痛、脉来沉紧、大便闭结等,是其相同症象;而舌
白苔滑、无热不渴、肢冷
恶寒等,则是其与热实结胸之鉴别要点。治宜温通寒实,涤痰破结,方用三物白散。
无
热证之下,与三物小陷胸汤,当是“三物白散”,小陷胸汤四字,必是传写之误。桔梗、
贝母、巴豆三物,其色皆白,有三物白散之义,温而能攻,与寒实之理相属。
小陷胸汤乃栝萎、黄连、皆性寒之品,岂可以治寒实结胸之证乎。“亦可服”三字亦衍文也。(《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柯韵伯:太阳
表热未除,而反
下之,
热邪与寒水相结,成
热实结胸。太阴
腹满时痛,而反下之,寒邪与寒药相结,成寒实
结胸。无热证者,不四肢烦疼者也。名曰三白者,三物皆白,别于黄连小陷胸也。旧本误作三物,以黄连、
栝蒌投之,阴盛则亡矣。又误作白散。是二方矣。黄连、巴豆,寒热天渊,云亦可服,岂不误人。(《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