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风波
何建明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
《三牛风波》是何建明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首次出版于2012年6月。
内容简介
《三牛风波》真实再现了武威公选的来龙去脉,展示了以焦三牛为代表的优秀年轻干部奉献西部的精神风貌,客观反映了武威市委着眼于转型跨越、富民强市的迫切需要,用改革思想和创新办法选人才以及由此引发的新旧观念碰撞、思想解放博弈的全过程。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2012年春节前夕,甘肃武威举行了一次“公选”,网络把最后结果连同原本偏远的武威市一起“晒”到了中国人民面前,23岁的副县级领导干部焦三牛以及和他一起被武威公选录取的清华学子一时间成为网民抨击的众矢之的。出于职业敏感,何建明赶赴甘肃武威市,在焦三牛等任职的基层深入调查采访,了解到事情的真相:焦三牛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武威市的这次干部招聘也没有任何“腐败”可言。随着采访深入,何建明进入焦三牛、蔡程程等青年基层干部的生活和内心后深受感动,这些清华大学的优秀学生,坚定选择到国家需要的西部去,这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80后”青年。至此,何建明最初想回应网络热点的写作动机已经升华出一个重大社会主题。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三牛风波》推引着进一步的思想解放。武威是传统的农业区,思想观念封闭落后,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武威实施公选之初,市委书记在一次市委全委会上讲,“发展是最大的政治,武威要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转变选人用人观念”,“改革需要试点,试点需要创新,创新必须打破常规,打破常规就会承担风险、付出成倍代价”。《三牛风波》用事实警醒人们,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思想观念仍然是制约年轻干部成长与发展的障碍。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就要着眼于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不拘一格用人才,敢为事业用人才,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就必须推进思想解放,破除陈腐观念和保守思想。该作品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个个困扰落后地方发展的难题和人才工作面临的尴尬境地,迫使人们降低公选门槛,创新选人制度,也呼唤着加快出台区域性、差异性人才政策。
艺术特色
《三牛风波》在以宏大叙事的方式关注重大现实问题的同时,较好地处理了现实意义与艺术张力、艺术高度与思想深度的平衡关系,实现了主观与客观、文学性与真实性、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宏大的主题和结构中既有精细的细节和事件的描摹,也有澎湃的激情和温暖的情怀;既有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调查和还原,又有睿智的、理性的思考和诗意化的建构。焦三牛事件背后无疑有着重大的政治、经济和舆论的关切,《三牛风波》力求以文学的方式回应各种质疑、呈现“事件”背后的真相。作者虽然有着强烈的忧国情怀和寻求解决问题出路的急迫心情,却并没有简单化或主观武断地去回应与处理宏大的题材与宏大的问题,而是有针对性地挖掘了大量具体可感的细节和第一手资料,调查、走访了众多相关的人与事,并通过现实与历史的对比、客观实际与政策法规的对照,立体化地呈现了“三牛事件”的复杂性和全貌。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何建明,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作有《那山,那水》《爆炸现场》《国家》《根本利益》《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三牛风波》等。
参考资料
三牛风波(2012).清华大学图书馆.
三牛风波(2018).清华大学图书馆.
那山,那水.中国作家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05 12:2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